浄行的意思、浄行的詳細解釋
浄行的解釋
佛教語。謂修行。亦指清淨的戒行。 北魏 楊衒之 《洛陽伽藍記·凝玄寺》:“地形高顯,下臨城闕,房廡精麗,竹柏成林,實是浄行息心之所也。” 南朝 宋 謝靈運 《廬山慧遠法師诔》:“于是衆僧雲集,勤修浄行。”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記·摩揭陀國上》:“爾曹世諦之浄行,我又勝義諦之浄行,浄行既同,何為見拒?” 康有為 《大同書》丙部:“ 印 人在昔有四種;一曰婆羅門,為浄行者,或出家,或在家修浄行而湼槃者。”
詞語分解
- 浄的解釋 浄 ì 同“淨”。 筆畫數:; 部首:氵; 筆順編號:
- 行的解釋 行 í 走:行走。步行。旅行。行蹤。行百裡者半九十。行雲流水(喻自然不拘泥)。行遠自迩。 出外時用的:行裝。行箧。行李。 流通,傳遞:行銷。風行一時。 從事:進行。 流動性的,臨時性的:行商。行營。
網絡擴展解釋
“浄行”是一個佛教術語,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方面綜合解釋:
1.基本釋義
- 讀音:jìng xíng(注意“行”讀作xíng,非háng)。
- 核心含義:指佛教中的修行,特指清淨的戒行,即通過持戒、修心達到身心純淨的狀态。
2.出處與文獻例證
- 北魏《洛陽伽藍記》:記載凝玄寺為“浄行息心之所”,強調其作為修行場所的清淨性。
- 謝靈運《廬山慧遠法師诔》:提到“勤修浄行”,體現修行實踐的重要性。
- 玄奘《大唐西域記》:區分“世谛之浄行”與“勝義谛之浄行”,反映不同層次的修行境界。
- 康有為《大同書》:将婆羅門分為“浄行者”,說明該詞在印度宗教文化中的延伸應用。
3.相關說明
- 與“淨行”的差異:需注意“浄”是“淨”的異體字,但“浄行”專指佛教修行;而“淨行”(jìng háng)在戲曲中為行當名稱(如花臉),二者需區分。
- 實踐意義:既包含出家僧侶的嚴格戒律,也涵蓋在家信徒的日常修行,目标均為追求涅槃或覺悟。
4.總結
“浄行”強調通過持戒與修心實現内在清淨,是佛教修持的核心概念之一,常見于漢傳佛教文獻及東亞文化語境中。
網絡擴展解釋二
浄行的意思
浄行,是一個中文詞彙,可以指清潔的行為、淨化的行動。它的涵義包括精神上的自淨,行為上的無污,以及道德上的純潔。
拆分部首和筆畫
浄行的部首是水(氵)和行(行)
浄的筆畫數是9畫,行的筆畫數是6畫
來源和繁體
浄行這個詞來源于《論語》中的一句話:“民無信不立,不知義不行。”
在繁體中,浄行的寫法是淨行。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浄行的寫法是“淨行”,其中的“淨”字由三個部首組成:水(氵)、束(木)和巠(龍)。
例句
1. 她這個人品行浄行,從不做出任何不道德的事情。
2. 隻有保持浄行的心靈,才能真正實現内心的甯靜。
組詞
清淨、浄淨、修行、兒行千裡、行雲流水
近義詞
淸淨、純潔、無污、正直
反義詞
污濁、不淨、邪惡、不道德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