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望日的意思、望日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望日的解釋

[the 15th day of a lunar month] 農曆每月十五或十六日

望日前後。——清· 林覺民《與妻書》

七月望日。——清· 袁枚《祭妹文》

詳細解釋

月亮圓的那一天。通常指舊曆每月之十五日。《舊唐書·文苑傳上·楊炯》:“ 如意 元年七月望日,宮中出盂蘭盆分送佛寺。” 宋 錢易 《南部新書》丙:“歲三月望日,宰相過東省看牡丹。” 明 唐順之 《觀中州進賀長至表箋恭述時寓信陽》詩:“望日扳仙仗,呼 嵩 繞禦牀。” 清 俞樾 《茶香室續鈔·望日稱圓日》:“《隆興塔甎題記》:‘ 隆興 二年九月圓日。’圓日,月圓之日,猶言望日。”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望日是漢語中表示特定月相的傳統術語,指農曆每月十五日(或十六日),此時月亮呈現最圓滿的狀态。其釋義可從以下角度分析:


一、字義解析

  1. "望"的本義

    《說文解字》釋"望"為"出亡在外,望其還也",本義指遠眺、期盼。後引申為"滿月",因古人于此時仰望圓月而得名。

  2. "日"的指代

    此處"日"特指日期,與"朔日"(初一)、"晦日"(月末)共同構成農曆月相紀日體系。


二、天文特征


三、文獻佐證

  1. 早期典籍

    《尚書·召诰》:"惟二月既望",孔穎達疏:"望者,月滿之名。" 印證周代已用"望"指代滿月之日。

  2. 訓诂著作

    東漢劉熙《釋名·釋天》:"望,月滿之名也。月大十六日,小十五日,日在東,月在西,遙相望也。" 明确其天文背景及日期範圍。


四、現代釋義

《漢語大詞典》定義為:"農曆每月十五日(或十六日),地球運行到月亮和太陽之間,月亮呈現圓形。" 強調其曆法屬性與科學成因。


五、使用場景

常見于古典文學(如蘇轼《赤壁賦》"壬戌之秋,七月既望")及傳統節俗(元宵節稱"上元望日"),現代多用于曆史、天文領域表述。

參考資料:釋義綜合《說文解字》《尚書》《釋名》《現代漢語詞典》《漢語大詞典》及天文曆法著作,未引用網頁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

“望日”是漢語中一個傳統曆法術語,具體含義及相關信息如下:

  1. 定義與時間範圍

    • 指農曆每月月亮最圓(滿月)的日期,通常對應十五日,有時因月球運行軌道差異可能延後至十六或十七日。古人用“望”描述月圓狀态,與“朔”(初一)、“弦”(初七/初八、廿二/廿三)、“晦”(月末)共同構成月相周期。
  2. 文學與曆史引用

    • 古代文獻中常見相關記載,如林覺民《與妻書》提到“望日前後”,袁枚《祭妹文》寫“七月望日”,蘇轼《後赤壁賦》中“十月之望”均指這一日期。
  3. 天文背景

    • 望日時,地球位于太陽和月亮之間,三者近似成直線,太陽西落時月亮東升,形成“日月相望”現象,故稱“望”。民間有“十五的月亮十六圓”的說法,因月球公轉周期與農曆日期存在微小偏差導緻滿月可能延遲出現。

望日是中國傳統曆法中标志月圓的重要時間節點,兼具文化内涵與天文意義。若需更詳細的曆史文獻案例或科學解釋,可參考《舊唐書》《南部新書》等古籍或現代天文曆法資料。

别人正在浏覽...

白拈賊搬弄變俗易教逼占裨助不稂不莠觸發器詞學兼茂科待接單徕雕漆鬥殷牛阨會甘言絙橋共鮌構敵櫃枱鬼眨眼還正合異離堅後腦勺槐府畫一剪燈新話僭端将爺驕桀角樽棘地荊天禁海計無付之開辦空談狂犬吠日藍籌股隸妾離顔路垂夢九瞟閃青襟子柔桡韶齒聲旁呻嘶食報式法水老鼠聳踴闛阖倜傥通越突擊隊王法維挽梧桐尾香案吏先正西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