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望日的意思、望日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望日的解釋

[the 15th day of a lunar month] 農曆每月十五或十六日

望日前後。——清· 林覺民《與妻書》

七月望日。——清· 袁枚《祭妹文》

詳細解釋

月亮圓的那一天。通常指舊曆每月之十五日。《舊唐書·文苑傳上·楊炯》:“ 如意 元年七月望日,宮中出盂蘭盆分送佛寺。” 宋 錢易 《南部新書》丙:“歲三月望日,宰相過東省看牡丹。” 明 唐順之 《觀中州進賀長至表箋恭述時寓信陽》詩:“望日扳仙仗,呼 嵩 繞禦牀。” 清 俞樾 《茶香室續鈔·望日稱圓日》:“《隆興塔甎題記》:‘ 隆興 二年九月圓日。’圓日,月圓之日,猶言望日。”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望日”是漢語中一個傳統曆法術語,具體含義及相關信息如下:

  1. 定義與時間範圍

    • 指農曆每月月亮最圓(滿月)的日期,通常對應十五日,有時因月球運行軌道差異可能延後至十六或十七日。古人用“望”描述月圓狀态,與“朔”(初一)、“弦”(初七/初八、廿二/廿三)、“晦”(月末)共同構成月相周期。
  2. 文學與曆史引用

    • 古代文獻中常見相關記載,如林覺民《與妻書》提到“望日前後”,袁枚《祭妹文》寫“七月望日”,蘇轼《後赤壁賦》中“十月之望”均指這一日期。
  3. 天文背景

    • 望日時,地球位于太陽和月亮之間,三者近似成直線,太陽西落時月亮東升,形成“日月相望”現象,故稱“望”。民間有“十五的月亮十六圓”的說法,因月球公轉周期與農曆日期存在微小偏差導緻滿月可能延遲出現。

望日是中國傳統曆法中标志月圓的重要時間節點,兼具文化内涵與天文意義。若需更詳細的曆史文獻案例或科學解釋,可參考《舊唐書》《南部新書》等古籍或現代天文曆法資料。

網絡擴展解釋二

望日的意思

望日是指對太陽出現或落下時産生的期盼、觀望的心情。它包含了人們對新的一天的期待和對太陽的景仰之情。

拆分部首和筆畫

望日的部首是月(yuè),由左邊的亠和右邊的月組成。它的總筆畫數是12。

來源

望日一詞最早出現在《詩經·北山之什·黃鳥》裡,“望日于東,興言于茲。”意思是指黃鳥黃昏時時望向東方,飛鳴鳴叫。後來,望日逐漸引申為人們對太陽初升或落下的期望和景仰之心。

繁體

望日的繁體字為「望日」,與簡體字相同。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望日的寫法有所不同。早期的寫法是「朢日」,後來逐漸演變為「望日」。

例句

1. 我站在海邊,望日升起,感受到了無盡的力量。

2. 老人默默地坐在窗前,望日落下,回憶往事。

組詞

1. 望月:期盼、觀望月亮時的心情。

2. 望風:觀察風向,以求預測天氣。

3. 望族:指在曆史上有影響力、有頭銜的家族。

近義詞

觀日、瞻日

反義詞

避日、躲日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