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炯明的意思、陳炯明的詳細解釋
陳炯明的解釋
(1877-1933)廣東軍閥。廣東海豐人。1909年加入同盟會。1911年參加辛亥革命。1920年任廣東省省長兼粵軍總司令。鼓吹“聯省自治”,反對*********北伐統一的主張,1922年4月被*********免職。同年6月發動武裝叛亂。1923年被*********領導的讨賊軍擊敗,退守東江、潮梅一帶。1925年所部被廣東革命軍殲滅。後死于香港。
詞語分解
- 陳的解釋 陳 (陳) é 排列,擺設:陳列。陳兵。 述說:陳述。陳情。詳陳。陳訴。陳說。 舊的,時間久的:陳舊。陳腐。陳醋。推陳出新。陳陳相因。陳迹。陳皮。 中國周代諸侯國名,在今河南省淮陽縣一帶。 中國朝代名
網絡擴展解釋
“陳炯明”一詞主要指中國近代史上的重要政治軍事人物,而非成語。以下是綜合多來源信息的詳細解釋:
一、人物背景
陳炯明(1878年1月13日—1933年9月22日),字競存,廣東海豐人(今屬汕尾市)。他早年接受傳統教育,1898年中秀才,後就讀于廣東法政學堂,接受現代思想。1909年加入同盟會,投身辛亥革命,曾參與廣州起義并光複惠州,成為廣東軍政府代都督。
二、政治與軍事活動
- 革命與護法
辛亥革命期間,他組織民軍起義,推動廣東獨立;護法運動中任粵軍總司令,主張“聯省自治”,反對中央集權。
- 與孫中山的分歧
陳炯明主張通過和平協商實現國家統一,反對孫中山的武力北伐政策。1922年因政見沖突引發“六一六兵變”,炮轟孫中山駐地,導緻雙方決裂。
三、思想與主張
- 聯省自治:倡導各省自治,建立聯邦制國家,認為這是實現中國統一的有效途徑。
- 反對效忠個人:曾拒絕加入孫中山的中華革命黨,反對領袖專制(如要求黨員按手印效忠)。
四、晚年貢獻
1925年兵敗後退居香港,改組洪門緻公堂為“中國緻公黨”,并擔任首任總理,推動華僑參政議政。1933年病逝後葬于惠州西湖畔。
五、曆史評價
陳炯明因與孫中山的沖突長期被負面描述為“軍閥”“叛徒”,但近年研究更關注其聯邦制思想的進步性及緻公黨創建的貢獻。
注:部分網頁(如)誤将“陳炯明”解釋為成語,實為混淆。以上内容綜合權威史料,可參考來源等進一步查證。
網絡擴展解釋二
陳炯明這個詞的意思是指一個人的姓名。它的拆分部首是陳和炯,陳這個字的筆畫數是5畫,炯這個字的筆畫數是9畫。陳炯明這個詞的來源是由個人的姓名構成。陳炯明在繁體字中的寫法與簡體字相同。在古時候的漢字寫法中,陳炯明的寫法與現代漢字寫法相似。以下是陳炯明的例句:“陳炯明是一位傑出的科學家。” 關于陳炯明的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不屬于該詞的具體定義,請您提供其他需要幫助的問題。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