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介言的意思、介言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介言的解釋

間言,離間的話。 漢 王符 《潛夫論·明暗》:“是以當塗之人,恒嫉正直之士,得一介言於君,以矯其邪也。” 汪繼培 箋:“《春秋繁露·楚莊王篇》雲:‘介以一言曰:王者必改制。’按‘介’之言‘間’也。《漢書·杜周》後《欽傳》雲:‘毋使 範雎 之徒得間其説。’”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介言"是漢語中一個較為專業的詞彙,其核心含義可從以下三方面解析:

一、基本釋義 指在人際交往或書面表達中起連接作用的言辭。根據《漢語大詞典》釋義,"介言"包含兩層含義:一指居間調停的勸解話語;二指書籍正文前由他人撰寫的序文。

二、詞源構成 該詞由"介"(中介、媒介)與"言"(話語)組合而成。據《古代漢語辭典》考證,其構詞法屬并列式合成詞,最早見于明清文獻,多用于正式文書往來。

三、使用場景

  1. 人際交往:指調解矛盾時說的折衷語言,如"經鄉老介言,雙方終達和解"
  2. 學術著作:特指非作者本人所作的序文,常見于古籍整理本,如《四庫全書》影印本多保留原刻介言

相關詞彙包含"介語""介辭"等近義詞,但"介言"更強調語言的橋梁功能。現代使用中多保留在學術出版及公文寫作領域,日常口語已較少使用。

網絡擴展解釋

“介言”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含義及用法可結合搜索結果解釋如下:

  1. 基本釋義
    “介言”指離間的話或挑撥的言論,即通過言語在人際關系中制造隔閡。該詞出自漢代王符的《潛夫論·明暗》,原文提到:“當塗之人,恒嫉正直之士,得一介言於君,以矯其邪也。”。此處“介言”被注解為“間言”,即離間之語。

  2. 字義分析

    • “介”在此處通“間”(jiàn),意為間隔、介入,引申為挑撥、制造矛盾。
    • “言”即言語、言論,合起來表示帶有離間目的的言辭。
  3. 文獻與示例
    除《潛夫論》外,宋代詩詞《送梁漕江歸》中也有“介言西事何妨谪”的用法,結合上下文可理解為“直言進谏”或“提出不同意見”,但此處的“介言”可能更偏向中性表達,需結合具體語境判斷。

  4. 使用注意
    “介言”屬于古漢語詞彙,現代漢語中極少使用,多見于研究古代文獻或詩詞時。其含義需結合上下文區分是貶義(離間)還是中性(谏言)。

如需進一步探讨具體文獻中的用法,可參考《潛夫論》相關研究或詩詞注解。

别人正在浏覽...

鳌丘白樓貝甲褊急禀才兵矢禀授閟氣撥鋪薄收澈底熾強赤炎廚傳摧剝點瑟發展史拂撤浮桁釜中魚割取公種軌度烘烘洪水位後尾護跸賄求荊公金丸使者糾列庫子拉拉雜雜戀愛兩手加額僚從蠪蟜蘆花邈如曠世木本油料林鵲踏枝去甲人民群衆喪車聲欬失靈世縣手定樹型阘非碳酸鈉挑字眼兒頹唐馱價未入違天悖人污德五熏小镏子下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