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失口的意思、失口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失口的解釋

[a slip of the tongue] 未經考慮脫口而出

失口亂言

詳細解釋

(1).謂言語容儀不戒慎。《禮記·表記》:“君子不失口於人。” 鄭玄 注:“失謂失其容止之節也。《玉藻》曰:‘足容重,色容莊,口容止。’” 孔穎達 疏:“不失口於人者,口容須安止,不失此口之容儀,而作諂私曲媚於衆人也。”

(2).泛指脫口而出。《百喻經·貧人作鴛鴦鳴喻》:“時守池者而作是問:‘池中者誰?’而此貧人失口答言:‘我是鴛鴦。’”《水浒傳》第七回:“﹝ 林沖 ﹞看了,喫了一驚,失口道:‘好刀!你要賣幾錢?’” 沉從文 《貴生》:“ 毛夥 忍不住忽然失口說:‘ 貴生 , 金鳳 快要坐花轎了。’”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失口”是一個漢語詞彙,以下是其詳細解釋:

一、基本含義

指不慎說出不應該說的話,通常因情緒激動、口無遮攔或疏忽導緻。例如“一時失口”“失口亂言”等用法,均強調言語的失控或不當。


二、詞源與出處

  1. 古代典籍

    • 最早見于《禮記·表記》:“君子不失口于人”,指君子在言語和儀态上保持謹慎。
    • 《百喻經》中也有“貧人失口答言”的典故,描述脫口而出的場景。
  2. 文學用例

    • 《水浒傳》第七回中,林沖因驚歎寶刀而“失口”詢問價格。
    • 清代詩詞如“失口問諸公,今何日”也體現了該詞的文學化表達。

三、用法與辨析

  1. 常見搭配

    • 作動詞:如“失口否認”“失口亂言”。
    • 作名詞:多指具體的失言行為,如“一時失口”。
  2. 近義詞與易混詞

    • 近義詞:口誤、失言(但“失言”更側重後果嚴重性)。
    • 易混詞:矢口(如“矢口否認”,強調堅決否認)。

四、總結

“失口”強調無意識地言語失誤,既可用于日常口語(如說錯話),也可用于文學語境(如古籍、小說)。使用時需注意與“矢口”等近音詞區分。

網絡擴展解釋二

失口

失口是一個意味深長的詞語,常常用來形容不經意間說出的話或者秘密意外洩露。失口這個詞由兩個部分組成:“失”和“口”。

拆分部首和筆畫

失口的部首是“口”,表示與口有關。失口的拆分筆畫是7畫。

來源

失口一詞來源于古代漢語,其本義是“不知不覺說出來”。在古代社會中,人們常常克制自己的言辭,所以一旦失口,可能說出不應該說的話。隨着時間的推移,失口逐漸引申為說出秘密或者忍不住說出的話。

繁體

繁體字“失口”的寫法與簡體字相同,都是“失口”。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中,失口的寫法也沒有發生明顯變化。古人寫失口的形狀與現在的漢字形狀類似。

例句

1. 他在憤怒之下失口說出了自己的真實想法。

2. 她無意中失口洩露了公司的機密。

3. 在大庭廣衆之下,他居然失口講出了他的心願。

組詞

失言、失态、失宜、失禮、失聰、失戀、失信

近義詞

失言、失态、洩露、說漏嘴

反義詞

謹言慎行、守口如瓶、保守秘密、避而不談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