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正清廉。《史記·酷吏列傳》:“ 都 為人勇,有氣力,公廉,不發私書;問遺無所受,請寄無所聽。”《資治通鑒·宋文帝元嘉二七年》:“ 湛 性公廉,與僕射 徐湛之 并為主上所寵信,時稱 江 徐 。” 明 方孝孺 《送河南佥事湯侯序》:“國朝承 有元 用 夷 變 夏 之後……未幾,才能之士充溢,四海居弼贊之任,則著慎密忠敏之績,列糾正之位,則有明肅公廉之聲。”
“公廉”是一個漢語詞彙,由“公”(公正)和“廉”(清廉)組成,表示公正清廉的品質,常用于形容為官者或公職人員的道德操守。以下是詳細解釋:
“公廉”指公正無私、廉潔自律,強調在行使權力時不偏不倚、不貪不占。這一品質被視為官員的核心道德要求。
“公廉”體現了傳統文化中對官員的道德理想,要求其以公共利益為重,杜絕私欲,如《查字典》所述:“公廉強調了官員應具備廉潔公正的品質,以服務人民”。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曆史案例或現代應用,可參考《史記》《資治通鑒》等文獻,或查閱權威詞典。
公廉(gōng lián)是一個漢字詞語,由“公”和“廉”兩個字組成。拆分部首和筆畫如下:
公:公字的部首是“八”,總筆畫數為4。
廉:廉字的部首是“廣”,總筆畫數為8。
公廉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國的道德倫理觀念。公指公正、公平,廉指正直、廉潔。公廉一詞主要用來形容一個人在職務上廉潔奉公,公正無私。
在繁體字中,公廉的寫法和簡體字基本相同,沒有太大的區别。
古時候的漢字寫法可能會有一些變化。在古代文字中,“公”字的變體包括“㐃”、“㰚”等;“廉”字的變體包括“廪”、“㡱”等。這些變體在現代漢字中已經不常見。
以下是關于公廉的一些例句:
1. 公平廉明的法官是社會正義的守護者。
2. 他在公職崗位上表現出色,一直以來都是個公廉的人。
3. 隻有廉潔奉公的領導者,才能赢得民衆的尊重和支持。
公廉的一些組詞包括:
1. 公正廉潔
2. 公廉作風
3. 公廉紀檢
一些近義詞包括:
1. 公正
2. 正直
3. 廉潔
一些反義詞包括:
1. 不公
2. 腐敗
3. 不廉
總結:公廉是一個形容詞詞語,意為公正廉潔,多用于形容個人在職務上一直以來都廉潔奉公,公正無私。該詞的部首分别是“八”和“廣”,總筆畫數為12。在古代漢字中,“公”和“廉”字存在一些變體,而在現代漢字中已經不常見。一些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和運用該詞語。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