鬥宿的意思、鬥宿的詳細解釋
鬥宿的解釋
(1).二十八宿之一。俗稱南鬥,共六星。 北周 庾信 《周柱國大将軍長孫儉神道碑》:“乃惟嗣德,實秉英靈,身圖鬥宿,面繞樞星。”
(2).神怪小說中指南鬥之神。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齊天大聖》:“青衣曰:‘閻摩不敢擅專,又持 大聖 旨上咨鬥宿,是以來遲。’”
(3).指北鬥星。 宋 何薳 《春渚紀聞·歙山鬥星硯》:“色正天碧,細羅文中涵金星七,布列如鬥宿狀,輔星在焉。因目之為鬥星硯。”
詞語分解
- 鬥的解釋 鬥 ǒ 中國市制容量單位(十升為一鬥,十鬥為一石):鬥酒隻雞(經常用作招待客人的簡單酒食,家常便飯)。 量糧食的器具:鬥筲之人(形容人器量狹小,見識短淺)。 形容小東西的大:鬥膽。 形容大東西的小:鬥
- 宿的解釋 宿 ù 住,過夜,夜裡睡覺:住宿。留宿。露宿。宿舍(?)。宿營。 年老的,長久從事某種工作的:宿将(經驗豐富的老将)。宿儒。名宿。 平素,素有的:宿願。宿志。宿疾。宿敵。宿心。 隔夜的,隔年的:宿雨(
專業解析
鬥宿,又稱南鬥,是中國古代天文學中二十八宿之一,屬于北方玄武七宿的第一宿。以下從漢語詞典及文化角度詳細解釋其含義:
一、字義解析
- “鬥”
- 本義指古代盛酒或量糧食的器具,後引申為星宿名,因其星群組合形似鬥狀而得名。《說文解字》釋:“鬥,十升也,象形,有柄”。
- “宿”
- 意為星群集合體,《廣韻》注:“宿,星宿也,列星也”。
二、天文定位
- 組成:鬥宿由六顆主星構成(鬥宿一至鬥宿六),現代天文學對應人馬座部分恒星,包括μ、λ、φ、σ、τ、ζ星。
- 位置:居北方玄武七宿之首,為冬至點所在星區,與北鬥七星遙相呼應,故有“北鬥注死,南鬥注生”之說。
三、文化象征
- 神話信仰
道教奉鬥宿為“南鬥六司星君”,主掌壽命祿位。東晉幹寶《搜神記》載管辂助人向北鬥、南鬥增壽的故事,體現“南鬥注生”的信仰。
- 文學意象
常見于詩詞,如杜甫《贈衛八處士》“人生不相見,動如參與商”,其中“參”指參宿,“商”即心宿(含鬥宿鄰近星區),喻人生聚散如星宿遙隔。
四、曆史記載
- 《史記·天官書》首載二十八宿體系,将鬥宿列為北方玄武七宿之一。
- 《晉書·天文志》詳述其星官:“鬥六星,天之廟也,主褒賢進士,禀授爵祿”,賦予其選拔人才、賜福祿的象征。
參考文獻
- 許慎《說文解字》(中華書局)
- 《廣韻》(宋本)
- 中國天文學會《中國恒星觀測史》
- 李約瑟《中國科學技術史·天學卷》
- 幹寶《搜神記》卷三
- 仇兆鳌《杜詩詳注》
- 司馬遷《史記·天官書》
- 房玄齡《晉書·天文志》
(注:因部分古籍無直接網絡鍊接,來源标注以權威出版物為準。)
網絡擴展解釋
鬥宿是中國古代天文學和傳統文化中的重要概念,其含義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一、天文學定義
鬥宿是二十八宿之一,屬北方玄武七宿第一宿,又稱「南鬥」或「鬥木獬」。其星群位于人馬座,由6顆主星構成鬥勺狀,共包含10個星官、62顆星。與北鬥七星遙相呼應,《詩經》曾用「維北有鬥,不可以挹酒漿」形容其形态特征。
二、詞義演變
- 天文指向:最初專指南鬥六星,如北周庾信碑文「身圖鬥宿」即此意。
- 神話延伸:明清小說中演化為南鬥之神,如《聊齋志異》描述「閻摩咨鬥宿」的情節。
- 文學轉義:宋代文獻偶将北鬥星稱為鬥宿,如「指北鬥星」的用法。
三、文化内涵
- 占星象征:古代認為鬥宿主掌爵祿,與箕宿并稱「高産才子星宿」。
- 成語溯源:源自《左傳》的「鬥宿者天」,喻指通過競争獲得機遇,如楚國成公借天象解釋戰争勝利。
- 哲學隱喻:在《詩經》中與箕宿構成「南箕北鬥」意象,暗喻虛名無實。
四、相關擴展
鬥宿在星象觀測中具有建立時節的功能,其圍繞北極旋轉的特性被古人想象為銀河中的「戽水車」,與地支酉雞相關聯。現代天文觀測顯示,該星群位于銀河系中心方向,包含多個深空天體。
如需查看具體古籍原文或星圖位置,可參考、5、7等來源獲取完整信息。
别人正在浏覽...
闇誦八段錦冰川湖豺漆沉不住氣成功率饬禁遲任傳賣出乎意料催生符誕聖節燈籠等歇定本定調二始剛果河告坐貫的貴珰軌距海貨酣放浩然之氣河洛荷佩和議厚贶撶船毀笑禍稔惡積嚼酒卷子本蹶動罍樽斂迹立馬六騾卯冊模糊内身盤遊飯披離妾人三弄上帝時情市物收發室雙繡稅息思綜亭驿投荒喂餓問結霧光懈慢晰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