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罍樽的意思、罍樽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罍樽的解釋

見“ 罍尊 ”。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罍樽”是古代兩種不同的酒器名稱,分别指“罍”與“樽”,需分開解釋:

  1. 罍(léi)
    古代大型盛酒器,多見于商周時期,材質以青銅為主,也有陶制。

    • 形制:通常為圓形或方形,腹部寬大,頸部收束,帶蓋,部分有雙耳或圈足。
    • 用途:主要用于祭祀、宴會時貯存酒,傾倒時需用勺取酒。商周青銅罍多飾獸面紋、雲雷紋,體現禮制功能。
    • 演變:戰國後逐漸被壺、尊等替代,漢代仍有陶罍作為明器。
  2. 樽(zūn)
    泛指飲酒器,形制多樣,流行于漢至唐宋。

    • 特點:早期為筒狀帶三足(如漢代青銅樽),後發展出圈足、托盤形制,常配勺。材質包括青銅、漆木、陶瓷等。
    • 功能:用于溫酒或直接飲酒,常見于宴飲場合。唐代詩人李白“莫使金樽空對月”即指此類器具。
    • 文化意義:樽常與文人雅士關聯,象征風雅生活。

區别:

現代關聯:
兩者均為青銅器研究的重要對象,考古出土的罍(如三星堆青銅罍)和漢代錯金樽,是研究古代禮制與工藝的實物證據。

網絡擴展解釋二

《罍樽》的意思及來源

《罍樽》(léi zūn)是一個漢字詞語,它是由兩個部分組成的,包括“罍”和“樽”。

“罍”指的是一種古代的酒器,形狀高而窄。它通常用于祭祀或盛放上等美酒。在古代,《詩經》中有很多關于罍的描寫,因此它也成為了古代文學中的一個意象,代表着美酒和酒宴的意思。

“樽”是古代的另一種酒器,形狀粗壯短小,有時也用于盛放美酒。它常常用于描述朋友之間的酒宴和歡聚場面。

因此,《罍樽》的意思是指盛放美酒的酒器,在古代文學中常用于描述酒宴和歡聚的場景。

《罍樽》的拆分部首和筆畫

《罍樽》的拆分部首和筆畫如下:

罍:罒(上部)+ 網(下部),共13畫

樽:木(左部)+ 叓(右部),共15畫

繁體字寫法

《罍樽》的繁體字寫法為「罍樽」。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代漢字寫法與現代有所不同,但《罍樽》這個詞的古代寫法與現代基本保持一緻,沒有明顯變化。

《罍樽》的例句

1. 那宴會上,香槟冒着氣泡,金色的酒液在《罍樽》中蕩漾着。

2. 他們在花園裡享受着美酒佳肴,舉杯暢飲,歡聲笑語在《罍樽》間傳頌。

3. 這個詩人善于以《罍樽》象征豐盛的酒宴,表達對生活的贊美。

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

組詞:酒罍、盛樽、美酒佳肴。

近義詞:酒器、酒杯。

反義詞:茶杯、茶壺。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