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見“ 荷佩 ”。
(1).承受。《三國志·魏志·田疇傳》:“ 疇 以為天子方蒙塵未安,不可以荷佩榮寵,固辭不受。”
(2).感荷;感激。 南朝 宋 鮑照 《謝隨恩被原疏》:“不勝荷佩之誠,謹上疏以聞。” 南朝 梁 江淹 《為蕭太傅謝追贈父祖表》:“不任鯁泗荷珮之誠。”
“荷佩”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hé pèi,主要有以下兩層含義:
承受
指接受、承擔某種責任、恩惠或榮譽。例如《三國志·魏志·田疇傳》中記載:“疇以為天子方蒙塵未安,不可以荷佩榮寵,固辭不受”,這裡的“荷佩”即表示對榮寵的承受。
感激
亦作“荷珮”,表示感念、感謝他人恩惠。南朝宋鮑照在《謝隨恩被原疏》中提到:“不勝荷佩之誠,謹上疏以聞”,此處強調對恩情的深切感激。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語境用法,可參考《三國志》《謝隨恩被原疏》等古籍原文。
荷佩是一個漢字詞語,由兩個部分組成:荷和佩。
荷的部首是艹,全名是草字頭,表示與植物有關。荷的筆畫數目為12畫。
佩的部首是人,表示與人有關。佩的筆畫數目為7畫。
荷佩這個詞的來源較為複雜。在現代漢語中,荷佩指佩戴荷花,荷作為名詞表示一種植物;佩作為動詞表示佩帶、挂在身上。而在古代,荷佩指佩戴在身上的配飾或寶物。
在繁體字中,荷佩的寫法是荷揹。
在古代的漢字寫法中,荷佩的荷字寫作荅,佩字寫作帶。
以下是一些關于荷佩的例句:
他那荷佩于頸間的玉石,散發着耀眼的光芒。
她佩戴着一串荷花項鍊,顯得格外嬌美。
荷韻、佩飾、荷包、佩劍
花佩、飾物
取下、卸下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