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書初為簡冊,後用卷軸裝訂,卷成一束,如手卷之狀, 唐 人寫本存于今者皆然,收藏家稱為卷子本。參閱 陳伯海 《唐卷子本〈翰林學士集〉考索》。
“卷子本”是中國古代書籍的一種裝訂形式,特指唐代及以前以卷軸形式保存的寫本。以下是綜合多來源的詳細解釋:
基本定義
卷子本源于簡冊時代,後發展為卷軸裝訂形式,即将長條書頁卷成圓筒狀保存。這種裝訂方式在唐代尤為普遍,現存的唐人寫本多為此類形式,因此收藏家稱之為“卷子本”。
曆史背景與特點
現存與研究價值
唐代卷子本現存多為佛經、文集等寫本,例如《翰林學士集》的唐卷子本,學者陳伯海曾對此進行專門考據。這類文獻對研究唐代文學、書法及書籍史具有重要意義。
卷子本是中國古代書籍從簡冊向冊頁過渡的重要形态,其卷軸裝訂方式影響了後世書籍設計,現存實物為研究唐文化提供了珍貴資料。
《卷子本》是指用來卷寫文字或繪畫的本子。在古代,卷子本是人們進行書寫、記錄和傳承知識的重要工具。它通常由紙張、絲綢或竹簡制成,可根據需要自由展開或卷起。
《卷子本》這個詞由兩個漢字組成,分别是“卷”和“子”。
拆分後,“卷”的部首是“卩”,總共有10個筆畫。而“子”的部首是“子”,總共有3個筆畫。
《卷子本》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在古代,人們使用卷子本來進行書寫和繪畫,以便記錄和傳承知識,因此産生了這個詞。
《卷子本》一詞的繁體字為「卷子本」。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和結構有所不同。尤其是隸書和篆書階段,與現代漢字存在差異。不過,《卷子本》一詞的基本形狀和現代漢字相似,基本上沒有太大變化。
1. 他從書架上取下一卷卷子本,開始閱讀。
2. 這幅山水畫是用一卷卷子本繪制而成的。
卷報、卷筒、卷軸、本子、書本
卷軸、卷冊、卷子冊
平面、平本、扁紙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