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河洛的意思、河洛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河洛的解釋

亦作“ 河雒 ”。1. 黃河 與 洛水 的并稱。《史記·鄭世家》:“和集 周 民, 周 民皆説, 河 雒 之閒,人便思之。” 漢 班昭 《東征賦》:“望 河 洛 之交流兮,看 成臯 之旋門。” 明 方孝孺 《禦賜訓辭記》:“雖 河 洛 之所出,龍龜之所負,何以過于此哉?”

(2).指 黃河 與 洛水 兩水之間的地區。 南朝 梁 江淹 《北伐诏》:“驍雄競奮,火烈風掃,剋定中原,肅清 河 洛 。”《南史·宋紀上·武帝》:“時帝将鎮 下邳 ,進兵 河 洛 ,及徵使至,即日班師。” 王闿運 《皇中憲大夫侯官陳君墓志銘》:“誰謂弗彰? 河洛 是儀。”

(3).指 洛陽 。《文選·班固<西都賦>》:“蓋聞皇 漢 之初經營也,嘗有意乎都 河洛 矣。” 李善 注:“東都有 河 南 洛陽 ,故曰 河洛 也。” 唐 張說 《龍門西龛蘇合宮等身*********菩薩像頌》:“天下之大都有五,而 河洛 總其中。”

(4).指 洛水 。 三國 魏 曹植 《洛神賦》:“臣聞 河洛 之神,名曰 宓妃 。” 清 顧炎武 《日知錄·湘君》:“ 江湘 之有夫人,猶 河雒 之有 虙妃 也。”

(5).河圖洛書的簡稱。 三國 魏 曹丕 《以孫登為東中郎封侯策》:“蓋河洛寫天意,符讖述聖心。”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原道》:“取象乎河洛,問數乎蓍龜。” 羅惇曧 《文學源流·三代以上文學》:“ 楊侃 稱‘緯書之類,謂之秘經,圖讖之類,謂之内學,河洛之書,謂之靈篇。’”

(6).亦作“ 河落 ”。即饸饹。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談·談異五·熱洛河》:“今 齊 魯 間以蕎麥作麪食,名河洛。” 趙樹理 《邪不壓正》一:“生客細客吃挂面,熟客粗客吃河落。”參見“ 河漏 ”。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河洛是漢語中具有多重文化意涵的專有名詞,其核心含義可從以下四方面解析:

  1. 地理指稱

    河洛原指黃河與洛水的交彙流域,主要位于今河南省洛陽市周邊。《漢語大詞典》記載,“河”特指黃河,“洛”即洛水,二者交彙形成的沖積平原被稱為“河洛地區”,是中國古代中原文明的核心區域。

  2. 文化象征

    河洛文化被視為中華文明源頭之一,源自《周易·系辭》記載的“河出圖,洛出書,聖人則之”。傳說伏羲氏依黃河出現的龍馬負圖(河圖)、大禹據洛水神龜獻書(洛書)創立八卦與治水法則,此典故被《辭海》列為華夏哲學與術數體系的奠基神話。

  3. 曆史地緣

    自周代至唐代,“河洛”常作為政治中心代稱。據《史記·封禅書》記載,周成王遷都洛邑(今洛陽)時,以河洛為“天下之中”,此後該區域成為十三朝古都所在地,代表政權正統性與文化向心力。

  4. 方言稱謂

    在語言學研究領域,“河洛話”指閩南語分支,其命名源于中原漢人南遷過程中對故土河洛地區的文化追認。此說見于《中國語言文化典藏》叢書,印證了河洛作為族群遷徙記憶載體的功能。

網絡擴展解釋

“河洛”是一個具有多重含義的漢語詞彙,其解釋需結合地理、文化及曆史背景綜合理解:

一、基本含義

“河洛”原指黃河與洛水的并稱,如《史記》中“河雒之閒”即指兩河流域交彙區域。後延伸為兩水之間的地理範圍,尤其指以洛陽為中心的黃洛流域。

二、地理範圍

  1. 狹義:黃河與洛水交彙的洛陽周邊地區,如《東征賦》“望河洛之交流兮”。
  2. 廣義:涵蓋黃河中遊與洛水流域的廣闊區域,司馬遷稱夏、商、周三代均建都于此。

三、文化内涵

  1. 河圖洛書:作為《周易》數理源頭,象征天地生成與陰陽五行,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符號。
  2. 文學意象:在成語中比喻事物運行規律或人的思維行動,如“河洛”代指動态發展過程。

四、曆史地位

該區域是華夏文明發祥地之一,南朝江淹《北伐诏》以“肅清河洛”指代中原核心區,唐代張說更稱其為“天下大都之樞紐”。


提示:若需了解河洛地區具體遺址(如雙槐樹遺址)或河圖洛書的數理模型,可查閱相關考古與易學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

貝甲邊沖賓入如歸昌富揣骨聽聲淳勁淬琢亶州到此為止雕題偙儶額門二話返旆飛聲豐産伏锧畡數戈壁騧駠官僚資産階級閨範橫斜狠強歡伯忽剌巴兒镬釜檢量健在驕肥雞駭進口段錦陣花營筐人寬展擴清狼牙錘陵殿龍圓落湯雞魯禽謾諕撚弄棚垜胼冒披辟搶風骞損擎擎秋鴻熱審省油燈蛇蟠食不裹腹説戲添補亡去無往不利相捐寫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