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猶言禍盈惡稔。謂長期作惡犯罪,罪惡深重。 明 劉基 《郁離子·靈丘丈人》:“至于禍稔惡積,不得已而誅之,是以恩為穽也。”
“禍稔惡積”是一個漢語成語,以下為詳細解釋:
基本含義
該成語意為“長期作惡犯罪,罪惡深重”,強調惡行積累到無法挽回的程度。其中“稔”指莊稼成熟,引申為事物醞釀已久;“積”表示積累,整體比喻惡行逐漸累積終緻災禍。
出處與例句
最早見于明代劉基的《郁離子·靈丘丈人》:“至于禍稔惡積,不得已而誅之,是以恩為阱也。”。此句說明當惡行積累到極點時,懲罰将不可避免。
語法與用法
多作謂語、定語或賓語,用于描述壞人惡貫滿盈的狀态。例如:“此人禍稔惡積,終遭法律嚴懲。”
近義詞
與“惡貫滿盈”“罪孽深重”等成語意義相近,均強調罪惡深重。
總結
該成語通過“稔”“積”二字生動刻畫了惡行長期積累的過程,常用于批判性語境,警示人們勿以惡小而為之。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文獻中的用法,可參考《郁離子》原文或權威詞典釋義。
《禍稔惡積》是指禍害源源不斷地積累,惡行不斷滋生。它描述了惡劣行為的堆積和不斷惡化的現象。
《禍稔惡積》由三個漢字組成,分别是“禍”、“稔”、“積”。其中,“禍”部的部首是“示”,有8畫;“稔”部的部首是“禾”,有14畫;“積”部的部首是“禾”,有10畫。
《禍稔惡積》一詞來源于《易經·乾卦·變卦》:“時乘六龍,以久貞兇。耄之人,終日乾之,假于相佑,無咎。”意思是時代積累了浩劫的禍害,老人倚賴于權貴,卻無法避免災難的發生。在繁體字中,“禍”、“稔”、“積”分别被寫作“禍”、“穠”、“積”。
在古時候,漢字《禍稔惡積》的寫法可能與現代略有不同。但是由于沒有具體提供相關曆史畫像或文獻記載,無法給出确切的古漢字寫法。
他的壞習慣已經形成了惡劣的循環,繼續這樣做隻會讓《禍稔惡積》。
組詞:禍患、稔熟、積聚
近義詞:積重難返、錯綜複雜、堆積如山
反義詞:善行如山、福澤綿綿、美德溢彩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