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斂迹的意思、斂迹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斂迹的解釋

(1) [cover up one's traces;keep out of the way;temporarily desist from one's evil ways;lie low]∶隱蔽形迹,不敢露面

宿奸老蠹為斂迹。——《新唐書·劉栖楚傳》

(2) [restrain;refrain from evil-doing to avert public attention]∶約束自己的言行舉止

屏氣斂迹

(3) [retire from public life]∶指退隱不出

斂迹避賢

詳細解釋

亦作“ 斂跡 ”。1.收斂形迹。謂有所顧忌而不敢放肆。《三國志·魏志·武帝紀》“遷 頓丘 令” 裴松之 注引《曹瞞傳》:“後數月, 靈帝 愛幸小黃門 蹇碩 叔父夜行,即殺之。京師斂迹,莫敢犯者。”《新唐書·劉栖楚傳》:“先是,諸惡少竄名北軍,淩藉衣冠,有罪則逃軍中,無敢捕。 栖楚 一切窮治,不閲旬,宿姦老蠹為斂迹。” 清 陳康祺 《郎潛紀聞》卷三:“﹝ 邵嗣堯 ﹞後由禦史督學 江 南,鯁直公廉,勢要斂迹。” 王闿運 《李仁之傳》:“獄訟衰止,遊惰皆斂跡。”

(2).隱藏;躲避。 晉 葛洪 《抱樸子·知止》:“夫矰繳紛紜,則鴛雛徊翮;坑穽充蹊,則麟虞斂跡。” 唐 白居易 《與陳給事書》:“可與進也,乞諸一言,小子則磨鉛策蹇,騁力於進取矣;不可進也,亦乞諸一言,小子則息機斂迹,甘心於退藏矣。”

(3).退居;隱居。《晉書·張軌傳》:“吾在州八年,不能綏靖區域,又值中州兵亂, 秦 隴 倒懸,加以寝患委篤,實思斂迹避賢。” 唐 岑參 《終南雙峰草堂作》詩:“斂跡歸山田,息心謝時輩。”


見“ 斂迹 ”。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斂迹”是一個漢語複合詞,由“斂”和“迹”兩部分構成。從字義解析,“斂”本義為收束、約束,《說文解字》釋為“收也”,引申為隱藏、節制;“迹”指行蹤、痕迹,《玉篇》注為“足迹也”。組合後,“斂迹”表示隱藏行蹤或收斂行為,多用于形容人因避禍、自省或外界壓力而主動減少顯露存在感。

在具體語境中,“斂迹”包含以下語義層次:

  1. 行為約束:如《後漢書·李膺傳》載“自此諸黃門常侍皆鞠躬屏氣,休沐不敢複出宮省”,描述宦官因畏懼而收斂行迹;
  2. 隱匿避世:常見于古代隱逸文學,如陶淵明《歸去來兮辭》“斂迹窮巷,杜門不出”;
  3. 法律規避:現代司法語境中指犯罪嫌疑人隱藏活動軌迹,如《刑法學通論》中“犯罪後斂迹潛逃屬于加重情節”。

該詞的現代使用範圍已擴展至日常社交領域,例如形容人低調行事的狀态。商務印書館《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将其定義為“隱蔽行蹤,不公開活動”,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古代漢語詞典》則強調其“避世隱居”的古義。

網絡擴展解釋

“斂迹”是一個漢語成語,其含義和用法可從多個角度解析:

一、基本含義

“斂”意為隱藏、收斂,“迹”指行蹤或痕迹。組合後表示隱藏行蹤,不敢顯露,常用于形容人因顧忌或特定情境下保持低調、謹慎的态度。


二、詳細解釋

  1. 隱藏行蹤,避免暴露
    指因外界壓力或危險而主動隱蔽形迹。例如《新唐書》中“宿奸老蠹為斂迹”,形容惡勢力因威懾而收斂行徑。

  2. 約束言行舉止
    強調自我克制,如“屏氣斂迹”描述謹慎小心的狀态,避免引人注意。

  3. 退隱避世
    用于表達主動遠離世俗,如《晉書》中“斂迹避賢”,指退隱以讓賢者。


三、近義詞與反義詞


四、例句參考


如需更多例句或文獻出處,中的具體引證。

别人正在浏覽...

畢備弊漏蠶婦幨車處警耽惑幹渡錢高高興興高資孤雁皓首蒼顔河政謊規模慌神荒醉會理獲民禍種頭虎頭牢房檢點教數焦皂讦竊景部京控井裡基座愧顔驢頹緬求冥機默契南甯逆常驽蹇平煙奇峭群體山屹塔紹興戲耍筆杆栓皮殊睠嗣位私行酸麻蘇白蘇維埃宿瑕天涯比鄰瓦刀遺大未沬微哂杴簸香鞯襐飾遐眺曦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