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都将的意思、都将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都将的解釋

唐 五代 禁軍統兵官名。《新唐書·兵志》:“以左右神策大将軍為左右神策諸都指揮使,諸都又領以都将。”《新唐書·李晟傳》:“ 璘 ( 馬璘 )内忌 晟 威略,歸之朝,為右神策都将。”《舊五代史·周書·李從敏傳》:“初, 莊宗 召見,試弓馬,用為衙内馬軍指揮使,從平 汴 洛 ……遷捧聖都将。”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都将”是唐五代時期的禁軍統兵官職,主要職能和特點如下:

  1. 職能範圍
    負責統領禁軍、侍衛皇帝,出征或鎮守時作為主将。例如《新唐書》記載,右神策都将李晟、捧聖都将李從敏均屬此類高級武職。

  2. 地位與任命
    官職地位較高,通常由鎮将或三都大官遷任,甚至有三公級别官員擔任此職的情況。如唐德宗時期李晟以右神策都将身份參與平叛,後成為名将。

  3. 軍事職能細分

    • 出征時:可擔任前鋒都将或中軍都将,統領不同作戰單位。
    • 駐守時:負責地方鎮守,如《舊五代史》記載李從敏任捧聖都将期間參與汴洛戰役。
  4. 讀音與演變
    讀音為dōu jiāng,其中“将”取“帶領、統率”之意(參考“将”字解析)。該官職在五代後逐漸消失,職能被其他軍事職位取代。


如需更詳細的曆史案例,可參考《新唐書·兵志》《舊五代史》等文獻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二

都将這個詞是一個非常常見的詞彙,它有多重含義和用法。拆分部首是⻊和⻏,總共有5個筆畫。都将來源于古代漢字,是根據象形字演變而來的。 繁體字形狀稍有不同,部首改為辶和⻏,并在第4個筆畫上多加了一點。古時候的漢字寫法,可以追溯到秦朝的篆書時期,寫法有所變化,但整體上保持了相對穩定的形态。 以下是兩個例句來解釋都将的不同用法: 1. 這個隊伍裡都将是優秀的運動員。這裡的都将表示全部,即所有的人都是優秀的運動員。 2. 他們都将去參加婚禮。這裡的都将表示将要,即他們每個人都會去參加婚禮。 都将可以拆分成都和将兩個字,但沒有進一步的意義。它經常與其他詞彙組合在一起形成不同的詞組或短語。例如:"都市"表示城市,"都心"表示市中心,"将來"表示未來等等。 近義詞和反義詞的選擇要根據具體語境來決定。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