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識的意思、達識的詳細解釋
達識的解釋
富于才幹、識見。亦指富于才幹、識見者。 南朝 梁 任昉 《為範尚書讓吏部封侯第一表》:“夫詮衡之重,關諸隆替,遠惟則哲,在帝猶難, 漢 魏 已降,達識繼軌,雅俗所歸,惟稱 許 郭 。” 唐 柳宗元 《答元饒州論政理書》:“ 宣英 達識多聞而習於事,宜當賢者類舉。”《初刻拍案驚奇》卷十九:“夢寐能通造化機,天教達識剖玄微。”
詞語分解
- 達的解釋 達 (達) á 通:四通八達。達德(通行天下的美德)。達人。達士(達人)。 通曉:洞達。練達。 遍,全面:達觀(對不如意的事情看得開,不計個人的得失)。 到:到達。抵達。通宵達旦。 實現:目的已達。
- 識的解釋 識 (識) í 知道,認得,能辨别:識辨。識破。識相(刵 )。識途老馬。 所知道的道理:知識。常識。 辨别是非的能力:見識。遠見卓識。 識 (識) ì 記住:博聞強識。 标志,記號。 筆畫數:;
網絡擴展解釋
“達識”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一、基本釋義
“達識”指通曉事理、具備卓越才幹和深刻見識,既可形容人的能力特質,也可代指擁有這種特質的人。拼音為dá shí(注音:ㄉㄚˊ ㄕˊ)。
二、引證與用法
-
古代文獻用例
- 南朝梁代任昉《為範尚書讓吏部封侯第一表》提到“漢魏已降,達識繼軌”,指漢魏以來有才識的人相繼湧現。
- 唐代柳宗元在《答元饒州論政理書》中評價他人“達識多聞而習於事”,強調其見識廣博且務實。
-
詞性特征
該詞兼具名詞與形容詞屬性:
- 名詞:指代有才識的人(如“雅俗所歸,惟稱許郭”)。
- 形容詞:描述通曉事理的特質(如“達識多聞”)。
三、現代應用
現代語境中,“達識”多用于書面表達,常見于對曆史人物或學者的評價,例如:“他是一位達識之士,對傳統文化有獨到見解。”
如需進一步了解古代用例,可參考《初刻拍案驚奇》等文獻中的相關描述。
網絡擴展解釋二
《達識》這個詞是指一個人具備廣泛的知識和見識,能夠理解和應對各種複雜問題的能力。現在,讓我們來了解一下這個詞的拆分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古時候漢字寫法、例句,以及一些相關的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
拆分部首和筆畫:
《達識》這個詞的拆分部首是辶(走之辶)和言。它的總筆畫數為11畫。
來源和繁體:
《達識》一詞來源于古代漢語,而在繁體字中,它的寫法是「達識」。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寫法中,《達識》通常采用隸書字體,字形比現代字體書寫時更加古樸、簡潔。
例句:
1. 他在各個領域都具備很高的達識。
2. 隻有通過廣泛的學習和閱讀,我們才能不斷提升自己的達識。
組詞:
一些與《達識》相關的組詞包括「達人」、「達觀」和「達到」。
近義詞:
與《達識》意義相近的詞彙有「博識」、「博學」和「淵博」。
反義詞:
與《達識》意義相反的詞彙有「淺薄」、「無知」和「愚笨」。
希望以上對你有幫助!如有其他問題,歡迎繼續提問。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