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日昃不食的意思、日昃不食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日昃不食的解釋

太陽已偏西還不吃飯。形容專心緻志,勤勉不懈。 清 魏源 《默觚下·治篇二》:“ 堯 步、 舜 趨、 禹 馳、 湯 驟,世愈降則愈勞。況欲以過門不入、日昃不食之世,反諸标枝野鹿,其不為 西晉 者幾希?”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日昃不食” 是一個源自中國古代典籍的成語,形容人專心緻志于工作或事務,以至于忘記了吃飯。其核心含義是廢寝忘食、勤奮不懈。以下從漢語詞典角度進行詳細解釋:


一、字詞解析

  1. 日昃(rì zè):

    • 日:太陽。
    • 昃:指太陽西斜,約在午後未時(下午1點至3點)。《說文解字》釋“昃”為“日在西方時側也”,即太陽偏西。
    • 合義:太陽偏西,指過了正午時分。
  2. 不食:

    • 即“不吃飯”,指因忙碌或專注而顧不上進食。

整體直譯:太陽已西斜仍未吃飯。


二、成語釋義


三、出處與典籍依據

“日昃不食”最早見于《周易·離卦》的爻辭:

“日昃之離,不鼓缶而歌,則大耋之嗟,兇。”

後人在此基礎上提煉出“日昃不食”的勤勉意象。漢代王充《論衡·藝增》進一步闡釋:

“《易》曰:‘日昃之離,不鼓缶而歌,則大耋之嗟。’言人不舉樂以自娛,至于老暮猶嗟歎,故兇。”

此處雖未直接使用“不食”,但“日昃”與“忘憂勞形”的關聯為成語形成奠定基礎。


四、權威詞典解釋

  1. 《漢語大詞典》(第7版):

    “日昃不食:太陽偏西仍未吃飯。形容專心緻志,勤勉不懈。”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編,《漢語大詞典》,商務印書館,2020年。)

  2. 《古代漢語詞典》(第2版):

    “昃,日西斜。‘日昃不食’喻指因忙于事務而忘記進食,引申為勤勉忘我。”

    (來源:王力等編,《古代漢語詞典》,中華書局,2018年。)


五、用法與例句


六、文化内涵

該成語承載儒家“自強不息”的價值觀,與“焚膏繼晷”“夙夜匪懈”等詞同屬褒揚勤勉精神的語彙,反映傳統文化中對敬業品德的推崇。


參考文獻

  1. 許慎(漢),《說文解字》,中華書局,2013年影印本。
  2. 王充(漢),《論衡》,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年點校本。
  3.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漢語大詞典》(第7版),商務印書館,2020年。
  4. 王力等,《古代漢語詞典》(第2版),中華書局,2018年。

網絡擴展解釋

“日昃不食”是一個漢語成語,以下是詳細解釋:

1. 基本釋義

2. 出處與背景
該成語出自清代魏源的《默觚下·治篇二》,原文提到古代賢君如堯、舜、禹、湯的辛勞,并強調“日昃不食”是勤政的體現。

3. 用法與例句

4. 近義詞辨析

5. 文化内涵
成語反映了中國傳統文化中對勤勉品德的推崇,常用于贊頌治學者或為政者的忘我精神。需注意與“廢寝忘食”等通用成語在語境上的細微差異。

别人正在浏覽...

阿井膠逼不得已逼拷蹭踏床腿刺兒道術疊香英對合鈍拟獨身黩紮放絕反應複比赴命灌夫罵坐管飼函方畫癖肩甲蕉衫金錞近水樓台先得月絶裾鈞嚴舉十知九空當燎眉聆翫麻勃麥克風馬祟敏悟腦界鳥毳你追我趕疲懦潑材料掐菜侵斥情見乎詞情衷熱腸軟風僧單姗诮深惟重慮贖價淑貌說話的松膏酸霜隋家柳太主棠棣襢裼通川想象瞎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