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竹的杈丫。蒂,枝梗連結處。 唐 鮑溶 《聞蟬》詩:“清香筍蒂風,曉露蓮花淚。”
“筍蒂”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包含以下兩層含義,需結合不同語境理解:
指竹子的分叉部位或枝杈連接處,其中“蒂”特指枝梗連結處。這一解釋在唐詩等古籍中可見應用,例如:
唐·鮑溶《聞蟬》詩:“清香筍蒂風,曉露蓮花淚。”
此處“筍蒂”指竹枝連接處,與“蓮花淚”形成自然意象的對照。
部分詞典将其引申為事物的根本或核心部分,強調基礎的重要性。例如:
查字典解釋:“筍蒂比喻事物的根本部分或核心,沒有筍蒂就沒有竹子的生長。”
這種用法将竹根(筍蒂)的支撐作用抽象化,類比為事物賴以存在的根基。
《筍蒂》是一個詞語,它指的是竹子生長的地方,也就是竹子與地面相連接的部分。
《筍蒂》這個詞可以拆分為兩個部首,分别是“竹”和“艹”。其中,部首“竹”指的是竹子,而部首“艹”則代表着植物。
根據這兩個部首的組合,可以得到《筍蒂》這個詞的總筆畫數為10畫。
《筍蒂》這個詞源于漢語中的一個傳統習語:“竹竿子稈兒”,意味着竹子的主蒂、主幹。後來,人們将它簡化為《筍蒂》,作為竹子生長部分的稱呼。
《筍蒂》這個詞在繁體字中的寫法為「筍蒂」。
在古時候,漢字的寫法可能會有所不同。據了解,《筍蒂》這個詞在古代的寫法為「筍底」。
1. 竹林中的筍蒂很結實,可以承載重物。
2. 他小心翼翼地踩在筍蒂上,生怕摔倒。
3. 這片竹林裡長着很多茂盛的筍蒂,給人一種生機勃勃的感覺。
1. 竹筍:指的是竹子的嫩芽,是一種食用的蔬菜。
2. 竹蒂:指的是竹子的底部,與地面相連接的部分。
3. 筍殼:指的是竹筍的外殼,常用于烹饪。
竹底、竹莖、竹梢
根、地下莖、地下部分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