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金城柳的意思、金城柳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金城柳的解釋

《晉書·桓溫傳》:“ 溫 自 江陵 北伐,行經 金城 ,見少為 琅邪 時所種柳皆已十圍,慨然曰:‘木猶如此,人何以堪!’攀枝執條,泫然流涕。”後遂用以為世事興廢之典。 宋 李清照 《上韓公樞密胡尚書詩》:“賢寧無 半千 ,運已遇陽九。勿勒 燕然 銘,勿種 金城 柳。豈無純孝臣,識此霜露悲。”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金城柳"是漢語典故詞彙,典出《世說新語·言語》。東晉名将桓溫北伐途經金城(今江蘇句容),見早年任琅琊太守時所種柳樹皆已十圍,慨然曰:"木猶如此,人何以堪!"遂攀枝執條,泫然流淚。該典故包含三重含義:

  1. 字面釋義 指生長在金城(古地名)的柳樹,字面可解作特定地域的植物。柳樹因其柔韌特性,在中國文學中常作為時光易逝的意象載體。

  2. 象征意義 承載着三重文化符號:

  1. 現代轉義 當代語境中多用于:

該典故被收錄于《漢語大詞典》(商務印書館2012年版)第七卷"木部",其語義演變可參考程章燦《世說新語注譯》(中華書局2018年修訂本)第二章第三節。在《中國典故大辭典》(上海辭書出版社)中列為"人事門·感慨"類目代表條目。

網絡擴展解釋

“金城柳”是一個源自曆史典故的詞語,其含義與世事變遷、時光流逝的感慨密切相關。以下是詳細解釋:

1.出處與典故

“金城柳”典出《晉書·桓溫傳》。東晉名将桓溫北伐時途經金城(今江蘇句容),看到自己年輕時擔任琅琊太守時種下的柳樹已長到“十圍”之粗,不禁感歎:“木猶如此,人何以堪!”隨後攀枝流淚,表達了對時光飛逝、人生易老的深切哀傷。

2.象征意義

這一典故被後世用作世事興廢的象征,常寄托對物是人非、朝代更疊或人生無常的感慨。例如宋代李清照在《上韓公樞密胡尚書詩》中寫道:“勿種金城柳”,借以暗喻對時局動蕩的無奈與悲歎。

3.文學應用

在詩詞中,“金城柳”多與懷舊、傷逝主題結合,通過柳樹的生長對比人事變遷,強化情感表達。其核心意境與“樹猶如此,人何以堪”一脈相承,成為中文古典文學中典型的“時間意象”之一。

補充說明

該詞在現代使用頻率較低,主要出現在對古典文學或曆史典故的解讀中。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詩詞用例,可參考《晉書》原文或宋代相關文學作品。

别人正在浏覽...

撥斸滄浪超倫逞臆齒頰挂人蹴折道說登隴攧鹞風峒戶對弈獨占焚榇風灣感懼高慶奎觀目匦函還奉害羣合懽被宏辯緩解睆然攉銅價款建節餞飲教主經綫開霁看盤科判躐登理塞立紮孿子緑頭呂伊麻木不仁貓掌風女身漰騰青肷仁義道德入門杖子埏道山谷體賞擢社祀石濤蜀刀黍絲思望送鈎忐忑不定瞎奶銷售細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