諧協的意思、諧協的詳細解釋
諧協的解釋
和諧協調。 宋 沉遼 《德相送荊公三詩用元韻戲為之》:“簫竽合古律,宮羽自諧協。” 明 李東陽 《麓堂詩話》:“詩有純用平側字而自相諧協者。” 夏丏尊 葉聖陶 《文心》八:“詩的所以為詩,全在有濃厚緊張的情感,次之是諧協的韻律,并不在乎詞藻的修飾。”
詞語分解
- 諧的解釋 諧 (諧) é 和,配合得當:和諧。諧調(俹 )。諧音。 滑稽:诙諧。諧趣。諧谑(诙諧逗趣)。亦莊亦諧(既嚴肅又诙諧)。 (事情)商量好,辦妥:事諧。 筆畫數:; 部首:讠; 筆順編號:
- 協的解釋 協 (協) é 共同合作,和洽:協商。協定。協和。協調(俹 )。協議。 幫助,輔助:協助。協同。協理。 筆畫數:; 部首:十;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諧協”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xié xié,其核心含義為和諧協調,多用于描述音樂、文學或人際關系的配合得當。以下是詳細解析:
一、基本釋義
- 字面構成:由“諧”與“協”兩個同義字組成。
- “諧”:原指音樂或聲音的和諧,後引申為事物間的融洽配合。
- “協”:強調協同、協調,指多方共同合作達成統一。
- 整體意義:形容不同元素(如音律、文字、人際關系等)配合得當,形成整體上的和諧狀态。
二、應用與出處
-
古典文學中的運用
- 宋代沈遼在詩作中提到:“簫竽合古律,宮羽自諧協”,指樂器音律的和諧。
- 明代李東陽《麓堂詩話》中強調詩歌平仄字間的自然協調:“詩有純用平側字而自相諧協者”。
-
現代語境中的擴展
- 夏丏尊與葉聖陶在《文心》中提出,詩歌需“濃厚的情感”與“諧協的韻律”結合,說明其延伸至文學創作領域。
三、近義詞與關聯概念
- 近義詞:協調、和諧、融洽、協和。
- 反義詞:沖突、矛盾、失調。
- 關聯概念:
- 音樂:音律的和諧搭配;
- 文學:文字韻律與情感的配合;
- 社會關系:多方協作達成共識。
四、使用建議
- 適用場景:多用于書面語或文學評論,如描述藝術作品的和諧美感、團隊協作的高效性等。
- 例句參考:
“團隊成員的默契配合,使項目進展如音律般諧協。”
如需進一步了解古典文獻中的具體用例,中提到的《德相送荊公三詩》《麓堂詩話》等原文。
網絡擴展解釋二
諧協
諧協是一個漢字詞語,由“諧”和“協”兩個字組成。其中,“諧”的部首是讠(讠表示與言有關的字),筆畫為12畫;而“協”的部首是十(十表示與十有關的字),筆畫為8畫。
來源
“諧協”一詞來源于古代漢語,其中“諧”指的是各種不同元素或者個體在某方面相互配合、協調以達到和諧的狀态,而“協”則意味着共同努力、共同進步。
繁體
在繁體中,“諧協”這個詞的寫法與簡體相同。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時候的漢字中,寫“諧協”也是用相同的方式。
例句
1. 他們的合唱非常諧協,讓觀衆陶醉在美妙的音樂中。
2. 隻有諧協的合作,我們才能取得最佳的結果。
3. 這個團隊的成員們總是能夠諧協一緻地面對各種挑戰。
組詞
諧和、協調、協同、和諧、協會、調和
近義詞
協調、和諧、協同、融洽
反義詞
不和諧、不協調、不協作、不和睦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