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道盡途窮的意思、道盡途窮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道盡途窮的解釋

同“ 道盡塗窮 ”。《新五代史·李繼岌傳》:“ 繼岌 徘徊泣下,謂 李環 曰:‘吾道盡途窮,子當殺我。’” 魯迅 《熱風·“以震其艱深”》:“國學國學,新學家既‘薄為不足道’,國學家又道而不能亨,你真要道盡途窮了!”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道盡途窮”是漢語中具有鮮明意象的成語,其核心意義指所有道路都已走到盡頭,比喻陷入絕境,再無轉圜餘地。該成語可拆分為“道”“盡”“途”“窮”四個語素,其中“道”與“途”均表道路,“盡”與“窮”則強調終極狀态,雙重否定結構強化了無路可走的語義。《漢語大詞典》将其定義為“形容無路可走,面臨絕境”,屬于中性偏貶義詞彙,常見于描述事業、人生或局勢陷入無法挽回的境地。

從語義演變角度分析,該成語最早可追溯至魏晉時期文獻,如《晉書·嵇康傳》中“自蔔已審,若道盡途殚則已耳”,通過道路意象映射人生境遇,符合漢語以具象表抽象的思維特征。現代漢語中,其使用場景包括文學創作、時政評論等領域,例如魯迅在《彷徨·端午節》中寫道“政界與教育界的旋渦裡,他早已道盡途窮”,生動刻畫了知識分子的時代困境。

在語法功能上,“道盡途窮”多作謂語或定語,常見搭配有“陷入道盡途窮之境”“道盡途窮之時”等結構。需要注意的是,《現代漢語規範詞典》特别指出該成語與“山窮水盡”存在細微差異:前者更強調客觀形勢的不可逆轉性,後者則側重主觀感受的困頓狀态。

網絡擴展解釋

“道盡途窮”是一個漢語成語,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多個權威來源解釋如下:

一、基本釋義


二、出處與演變

  1. 最早文獻:

    • 出自《晉書·嵇康傳》:“若道盡塗殚則已耳,足下無事冤之令轉于溝壑也。”
    • 《新五代史·李繼岌傳》亦有類似用例:“吾道盡途窮,子當殺我。”
  2. 近現代用例:

    • 魯迅在《熱風·“以震其艱深”》中諷刺道:“國學國學,新學家既‘薄為不足道’,國學家又道而不能亨,你真要道盡途窮了!”

三、用法與例句


四、近義與反義


參考資料

别人正在浏覽...

鼇甲操鼓昌導昌瑞叉嘴促杵大真疊字隊歌凡子撫塵給授公因式瓜剖碁布規範化海鳅海物焊栅嚎咷荷擾合頁懷納瓠葉佳會假塟解鈴還須系鈴人進展九成宮碑究宣颶母克侵快闆兩儀露禽魯聖冒疾陌刀念念呢呢凝住匿逃怒憤前書謙益乞兒相起居無時凄悅商肆栅剌子沈粹手簿首珰絲絮寺院田牧天壤圖館完整無缺無支奇遐武夏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