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謂帝王以策書命官。 唐 康骈 《劇談錄·命相日雨雹》:“ 崔相國 、 豆盧相國 同日策拜。” 宋 王谠 《唐語林·補遺四》:“宿直者,離家獨宿,人情所貴,其人初蒙策拜,故以此相處。”
“策拜”一詞在不同語境中有兩種主要解釋,需結合具體來源和用法區分:
一、官方任命的儀式含義(權威性較高) 指古代帝王通過策書形式任命官員的儀式。該釋義源自《漢典》、滬江詞典等權威來源,并有文獻佐證:
二、成語化的策略含義(見于部分辭典) 由“策”與“拜”組成的複合詞,意為通過謀略使人信服。查字典等來源将其解釋為“出謀劃策,讓人拜服”,多用于形容政治家、軍事家的智謀能力。
使用注意:
策拜是一個漢語詞語,意思是拜見、恭敬地向上級請示或報告。這個詞通常用于形容下級對上級的恭敬和敬仰之情。
策拜的拆分部首是「⺮」和「拜」,其中「⺮」是表示“竹子”的部首,「拜」是表示“拜見”意思的部首。
這個詞的總共有六個筆畫,「⺮」部有三個筆畫,「拜」部有三個筆畫。
策拜的來源是古文經典《尚書·周書·舜典》:“予受命曰:咨爾宗子土德女師!臣弗敢逝,受命策拜于宗廟。”
在繁體字中,策拜的寫法沒有變化,仍然為「策拜」。
在古時候,策拜的寫法與現代有所不同。以《康熙字典》為例,其中策拜的古漢字寫法為「廁拜」。
1. 下級軍官策拜上将,向他請示作戰計劃。
2. 學生在畢業典禮上策拜校長,表示對他的尊敬和感謝。
1. 策劃:計劃、謀劃。
2. 策動:策劃、推動。
3. 拜訪:拜見、訪問。
4. 拜谒:拜見、參拜。
近義詞有:拜見、參拜、拜訪。
反義詞有:罷免、不請示、不拜見。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