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二司的意思、二司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二司的解釋

(1).指 漢 王尊 、 王駿 。二人皆為司隸校尉,故稱。《漢書·叙傳下》:“民具爾瞻,困于二司。” 顔師古 注:“二司者,司隸校尉 王尊 劾奏 衡 追奏 石顯 揚著先帝任用傾覆之臣,司隸校尉 王駿 劾奏 衡 專地盜土也。”

(2).指司徒、司空。《後漢書·劉恺傳》:“頻歷二司,舉動得體。” 李賢 注:“二司為司徒、司空。”《後漢書·袁紹傳》:“太尉 楊彪 ,歷典二司,元綱極位。” 李賢 注:“ 彪 代 董卓 為司空,又代 黃琬 為司徒。”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二司”一詞在不同曆史時期和文獻中有多重含義,具體解釋如下:

一、漢代含義

  1. 指司隸校尉王尊、王駿
    漢代兩位官員王尊和王駿均擔任過司隸校尉(監察官職),《漢書·叙傳下》記載“困于二司”,即指兩人在彈劾權臣時對百姓造成困擾。

  2. 指司徒、司空官職
    司徒主管民政,司空掌管工程,二者均為三公之一。《後漢書·劉恺傳》提到“頻曆二司”,李賢注明确釋為司徒與司空。

二、明代含義

在明代,“二司”成為二品官員的泛稱。因官員品級分為九等,二品屬最高級别之一,故以“二司”代指地位顯赫的官員。

三、其他用法

部分文獻将“二司”與明清“兩司”(布政使司、按察使司)混淆,但後者實為“兩司”,職能與“二司”無直接關聯。

該詞需結合具體曆史語境理解,漢代多指官職或特定人物,明代則演變為高級官員的代稱。如需更完整考證,可參考《漢書》《後漢書》及明代職官志等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二

二司的意思

《二司》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指官署的第二處辦事處或部門。

拆分部首和筆畫

《二司》的部首是“二”,筆畫數為4畫。

來源

《二司》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國的官制。在古代,朝廷設有許多不同的官署,每個官署都負責特定的事務。為了方便管理,一些大的官署被拆分為若幹個分支部門,其中第二處或部門被稱為《二司》。

繁體

《二司》在繁體字中的寫法為「二司」。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中,根據不同的時期和書寫風格,對《二司》的寫法可能存在一些變化。但總體來說,基本的結構和含義保持一緻。

例句

1. 這位官員被任命為《二司》的主管。

2. 他的工作需要經常與《二司》合作。

組詞

相關的組詞有:二司主管、二司工作、二司事務等。

近義詞

和《二司》意思相近的詞彙有:次室、副司、二廳等。

反義詞

與《二司》意思相反的詞彙可能是一司、一廳等。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