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微言的意思、微言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微言的解釋

(1) [sublime words]∶含蓄而精微的言辭

微言議赈捐

(2) [secret words]∶密謀;密言

詳細解釋

(1).精深微妙的言辭。《逸周書·大戒》:“微言入心,夙喻動衆。” 朱右曾 校釋:“微言,微眇之言。” 漢 劉歆 《移書讓太常博士》:“及夫子沒而微言絶,七十子卒而大義乖。” 晉 葛洪 《抱樸子·勖學》:“故能究覽道奧,窮測微言,觀萬古如同日,知八荒若戶庭。” 唐 李白 《别韋少府》詩:“多君枉高駕,贈我以微言。” 宋 秦觀 《代蔡州進興龍節功德疏》:“貝葉微言,善會權而歸實;蘂珠妙旨,能卻老以延年。” 清 魏源 《<公羊><春秋>論下》:“無三科、九旨則無《公羊》,無《公羊》則無《春秋》,奚微言之與有!” 龔爾位 《懷人》詩之一:“茫茫數千載,微言亦雲終。”

(2).隱微不顯、委婉諷谏的言辭。《宋書·範晔傳》:“﹝ 孔熙先 ﹞始以微言動 曄 , 曄 不回, 熙先 乃極辭譬説。” 宋 沉作喆 《寓簡》卷一:“蓋《詩》本以微言諫風,託興於山川草木,而勸諫於君臣父子夫婦朋友之間。” 清 馮班 《鈍吟雜錄·古今樂府論》:“詩之為文,一出一入,有切言者,有微言者,輕重無準,唯在達其志耳。”

(3).密謀;暗中進言。《呂氏春秋·精谕》:“ 白公 問於 孔子 曰:‘人可與微言乎?’ 孔子 不應。” 高誘 注:“微言,陰謀密事也。”《史記·魏其武安侯列傳》:“ 武安侯 乃微言太後風上,於是乃以 魏其侯 為丞相, 武安侯 為太尉。” 宋 李心傳 《建炎以來繫年要錄·建炎元年二月》:“ 幵 ( 吳幵 ) 儔 ( 莫儔 )微言 金 有立 邦昌 ( 張邦昌 )意。”

(4).指秘密的計謀。 章炳麟 《駁康有為論革命書》:“保國會之微言不箸竹帛,而入會諸公尚在。”

(5).指人所發出的細微語聲。 劉師培 《南北文學不同論》:“夫聲律之始,本乎聲音:發喉引聲,和言中宮,危言中商,疾言中角,微言中徵、羽;商、角響高,宮、羽聲下,高下既區,清濁旋别。”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微言”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wēi yán(注:标注的“wéi yán”可能是錯誤拼寫)。根據多個來源的綜合解釋,其含義可分為以下幾類:


核心釋義

  1. 精深微妙的言辭
    指含義深遠、精煉含蓄的言論,多用于形容經典或哲理性内容。
    例:劉歆《移書讓太常博士》提到“夫子沒而微言絶”,即孔子去世後精妙的言論逐漸消失。

  2. 隱微的諷谏或委婉表達
    指通過含蓄、間接的方式進谏或表達觀點。
    例:《宋書·範晔傳》記載“微言動晔”,即以委婉言辭勸服他人。

  3. 密謀或暗中進言
    古代文獻中可表示秘密的謀劃或私下交流。
    例:《呂氏春秋》提到“人可與微言乎”,即通過隱秘語言溝通。

  4. 細微的語聲
    指人低聲細語或聲音微弱的狀态。


延伸概念:微言大義

“微言”常與成語“微言大義” 關聯,意為通過簡練精微的語言傳達深刻道理,源自儒家經典闡釋。例如:


使用場景


“微言”是一個多義詞彙,需結合語境理解。其核心是“精微語言中蘊含深意”,既可指哲學深度的言論,也可用于密謀、諷谏等場景。如需進一步了解成語“微言大義”,可參考《漢書》或漢典等古籍。

網絡擴展解釋二

微言

微言是指細微的、不起眼的言語或詞語。它由“微”和“言”兩個字組成。

拆分部首和筆畫

微言的第一個字“微”是一個漢字,它的部首是“彳”,共有8個筆畫。第二個字“言”是一個漢字,它的部首是“言”,共有7個筆畫。

來源

微言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左傳·僖公十五年》中的一句話:“三鹿之罪用微言。”這句話中的“微言”指的是輕微、細微的言辭。後來,這個詞逐漸被用來形容那些細微的、不引人注意的言語。

繁體

繁體字中,微言的寫法保持不變。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書寫方式與現代略有不同。按照古代的寫法,微言的“微”字不再是現代的形狀,而是一個像門的形狀。古代的“言”字類似于現在的寫法,隻是筆畫形狀略有差異。

例句

他的微言中蘊含着深刻的哲理。

組詞

微不足道、微小、微妙、微微

近義詞

細語、輕言、些許、不起眼

反義詞

重言、大聲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