潛避的意思、潛避的詳細解釋
潛避的解釋
隱避;躲避。 漢 李尤 《屏風銘》:“舍則潛避,用則設張,立必端直,處必廉方。”《三國演義》第三回:“ 儒 曰:‘……主公且須避之。’ 卓 乃入園潛避。”《醒世恒言·李汧公窮邸遇俠客》:“﹝ 李勉 ﹞取過三兩一封銀子,教他遞與,贈為盤費,速往遠處潛避。”
詞語分解
- 潛的解釋 潛 á 隱在水面下活動:潛水。潛泳。潛壩。潛行(a.在水面以下行動;b.在外邊秘密行動)。 隱藏的,秘密地:潛藏。潛伏。潛遁。潛逃。潛力。潛心。潛師。潛在。潛台詞。潛移默化。 姓。 筆畫數:; 部首
- 避的解釋 避 ì 躲,設法躲開:避雨。避暑。避世。避諱。回避。避重就輕。避世絕俗。 防止:避免。避孕。避嫌。避雷針。 躲就 筆畫數:; 部首:辶;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潛避”是一個漢語動詞短語,讀音為qián bì,其核心含義為隱藏躲避,通常指因某種原因不敢公開或暴露自身的行為。以下是詳細解析:
一、基本釋義
- 結構分析:由“潛”(隱藏)和“避”(躲避)組成,強調主動隱匿以避開外界注意或危險。
- 核心意義:指人或事物因畏懼、危險或需要保密而選擇隱蔽自身,避免被察覺或接觸。
二、用法與例證
-
古代文獻用例
- 《三國演義》第三回:“卓乃入園潛避”,描述董卓因危險暫時躲藏。
- 《醒世恒言》中李勉贈銀助人“速往遠處潛避”,體現為避禍而遠走。
- 漢代李尤《屏風銘》:“舍則潛避,用則設張”,以屏風隱喻隱藏與顯露的轉換。
-
現代使用場景
- 多用于書面語境,如描述逃避追捕、躲避輿論或秘密行動(如“潛避追責”“潛避風頭”)。
三、近義詞與反義詞
- 近義詞:隱匿、躲避、藏匿、隱遁。
- 反義詞:暴露、公開、顯露、直面。
四、補充說明
- “潛”的深層含義:除“隱藏”外,還包含秘密行動(如“潛行”)、潛移默化等引申義。
- 文化關聯:該詞常見于古典文學,反映傳統觀念中對“隱忍避禍”的處世态度。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文獻中的用法,可參考《三國演義》《醒世恒言》等原著。
網絡擴展解釋二
《潛避》的意思
《潛避》是一個漢字詞語,其意思是隱藏、躲避。
拆分部首和筆畫
《潛避》這個詞的部首是氵(三點水),筆畫數為16畫。
來源和繁體
《潛避》一詞的來源有待進一步研究。在繁體中,它的寫法為「潛避」。
古時候漢字寫法
根據朱邦復《通用規範漢字表》的史字旁部首系列字形演變,古時候「潛」的寫法有着不同的變化。例如,篆書寫法中,「潛」的字形是一個框架中間有三點水;而隸書寫法中,「潛」的字形是在框架上加上兩個點來表示水。這些曆史上的字形變化展示了漢字的演變過程。
例句
1. 他潛避在暗處,等待着對方的出現。
2. 需要時,我們必須潛避起來,保護自己的安全。
組詞
潛水、潛艇、潛入、潛伏、潛心、潛藏
近義詞
躲藏、隱匿、隱藏、避難、隱蔽
反義詞
顯露、暴露、公開、無遮攔、無掩飾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