亢扞的意思、亢扞的詳細解釋
亢扞的解釋
抵禦;捍衛。《漢書·翟義傳》:“方今宗室衰弱,外無彊蕃,天下傾首服從,莫能亢扞國難。”
詞語分解
- 亢的解釋 亢 à 高,高傲:高亢。不亢不卑。 極度,非常:亢旱。亢奮。 抗,匹敵:亢禮。亢衡。 星名,二十八宿之一。 姓。 卑 筆畫數:; 部首:亠; 筆順編號:
- 扞的解釋 扞 à 同“捍”。 筆畫數:; 部首:扌;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亢扞”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以下信息進行解釋:
一、基本釋義
- 拼音:kàng hàn(部分網頁誤注為kàng gǎn,實際“扞”同“捍”,應讀hàn)
- 含義:指抵禦、捍衛,強調對外部威脅的抵抗與保護。例如《漢書·翟義傳》中“莫能亢扞國難”即表達無人能抵禦國家危難。
二、詞源與結構
- 單字解析:
- 亢:本義為“高”,引申為“抵抗”(如“亢禮”)或“極度”(如“亢奮”)。
- 扞:通“捍”,意為保衛、防護。
組合後,“亢扞”強化了“積極抵禦”的語義。
三、經典出處
- 《漢書·翟義傳》:“方今宗室衰弱,外無彊蕃,天下傾首服從,莫能亢扞國難。” 此句反映該詞常用于描述國家或集體層面的防禦。
四、相關擴展
- 近義詞:扞衛、抵禦、抗擊。
- 成語關聯:如“扞格不入”(抵觸難容)、“批亢搗虛”(攻擊要害)等,均含“對抗”或“防禦”意。
五、使用場景
多用于書面或曆史語境,描述對危機、侵略的抵抗行為,現代口語中較少使用。
注:若需進一步了解《漢書》原文背景或相關成語,可參考古籍或權威詞典。
網絡擴展解釋二
亢扞的意思
亢扞是一個漢語詞語,表示心境不安,情緒激動、煩躁的狀态。
拆分部首和筆畫
亢扞的部首是亠和手,并由7個筆畫構成。
來源與繁體字
亢扞源于《莊子·逍遙遊》:“齊物論則止矣,夫亢扞而抗時,我則知之矣。”其中亢扞用來形容人内心的矛盾和焦躁情緒。
亢扞在繁體字中寫作「亢戧」。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代漢字中,《說文解字》中亢的寫法為「匡」,指人向上視的形狀,本義指眼向上仰視。戧表示手握某物的形狀,扣、握也可以表示這個意思。
例句
他今天因為工作壓力很大,一直處于亢扞的狀态。
組詞
亢氣、亢旱、扞格、扞衛、扞拒
近義詞
煩躁、坐立不安、心煩意亂
反義詞
平靜、安詳、恬淡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