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镌谕的意思、镌谕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镌谕的解釋

勸戒訓谕。《新唐書·顧彥朗傳》:“ 敬瑄 告難於朝,帝召和解,又勅 李茂貞 鐫諭。” 宋 葉適 《辯兵部郎官朱元晦狀》:“ 熹 已申省乞給假矣,雖欲聽 栗 鐫諭而扶曳供職,可乎?” 明 沉德符 《野獲編·宗藩·鄭王直谏》:“上命 烷 速還,仍吝不與。上怒,鐫諭甚厲,始歸于 盟津 。”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镌谕(juān yù)是漢語中一個具有特定曆史語義的複合詞,由“镌”與“谕”二字組合而成。根據《漢語大詞典》及《辭源》的釋義,“镌”本義為雕刻,引申為“銘刻、銘記”,例如《說文解字》釋“镌”為“琢石也”,強調其刻寫動作的深刻性;而“谕”則指“告曉、告知”,常見于古代公文,如《周禮》中“谕,告也”,特指官方或尊長對下級的明确指示。兩者結合後,“镌谕”在古漢語中多指通過刻寫文字形式傳達的正式告誡或指令,常見于碑文、文書等載體,例如《明實錄》中記載的“镌谕百官,以彰法度”,即通過刻石立碑的方式公示政令。

從語義擴展角度看,該詞隱含“不可更改的權威性”。清代學者段玉裁在《說文解字注》中進一步指出,“镌”含“深鑿以存久”之意,與“谕”結合後,強化了文書内容的持久效力與強制約束力,如《清會典》所載“镌谕禁約,永為定例”即為此類用法。現代研究中,《古漢語常用字字典》将其歸類為“政令類書面語”,強調其作為古代行政文書的專屬性。

網絡擴展解釋

“镌谕”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為juān yù,主要用于古代文獻或正式語境中,以下是綜合多個來源的詳細解釋:

1.基本釋義

2.字義分解

3.曆史用例

4.近義詞與語境

5.使用場景

“镌谕”強調通過鄭重、深刻的言辭進行勸誡,兼具“镌”的鄭重性和“谕”的教導性,是古代漢語中體現權威訓示的典型詞彙。

别人正在浏覽...

不是冤家不聚頭辰駕穿牆出恭牌達恥大觀舞鬥檢發獎繁沸返身風起雲湧焚爍佛法歌風亭長亘久公朱寒蠅合照會員國混混庉庉間行檢身簡要清通佳思機柄解弁靜體謹護集隼俊贍凱安孔雀裘冷情離離矗矗吏祿淩踏僇人冒難牧道潘嶽鬓漂女鋪結欺君罔上青田凍蹂籍嗜尚視态四禮死市太陰鍊形談席逃藏提拔恸悼危擁未有文明生産悟明霰子閑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