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邏将的意思、邏将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邏将的解釋

執行巡防任務的将領。 晉 幹寶 《搜神記》卷五:“相問訊既畢,邏将適還去。”《宋書·恩倖傳·壽寂之》:“鞭尉吏,斫邏将。”《梁書·武帝紀上》:“二月辛酉,邏将 徐靈符 又於 山東 見白麞一。”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邏将”是一個源自古代軍事制度的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指負責巡邏、偵察、警戒任務的軍官或将領。以下從漢語詞典及曆史文獻角度進行詳細解釋:


一、詞義解析

  1. 基本含義

    “邏将”由“邏”(巡查、巡邏)與“将”(将領、軍官)組合而成,特指古代軍隊中專職率領巡邏隊執行警戒、偵察任務的軍官。其職責包括探查敵情、警戒營地、維持行軍秩序等,類似現代軍隊的偵察連長或警戒分隊指揮官。

  2. 曆史背景

    該詞多見于唐宋時期軍事文獻。例如唐代軍隊設“遊奕使”“斥候”等職,其中“邏将”常指基層巡邏部隊的指揮官,負責日常警戒與情報搜集。宋代《武經總要》記載:“凡軍行,每隊擇骁勇為邏将,領數騎先行探路。”


二、職能與演變

  1. 核心職責

    • 偵察敵情:在行軍或駐防時探查敵軍動向。
    • 警戒防襲:防止敵軍偷襲,保障主力部隊安全。
    • 維持紀律:監督行軍秩序,處置突發狀況。

      (參考《中國曆代軍事制度》,中華書局,2018年)

  2. 曆史演變

    “邏将”一詞隨軍事制度變遷逐漸淡化。明代後多稱“哨官”“探馬”,清代則納入“斥候營”編制。現代漢語中已無直接對應軍職,但“巡邏隊長”等詞承襲其職能内核。


三、文獻例證

  1. 唐代用例

    《新唐書·李晟傳》載:“遣邏将史萬歲率銳卒夜襲敵營。”此處“邏将”指執行突襲偵察任務的中級軍官。

  2. 宋代記載

    《宋史·兵志》提及邊境防禦時,“每寨置邏将一員,領騎卒百人,晝夜巡綽”,凸顯其駐防職能。


四、現代語義

現代漢語中,“邏将”作為曆史詞彙,僅見于古籍或研究文獻,日常使用已被“偵察兵指揮官”“巡邏隊長”等替代。其古義在軍事史、文學作品中仍具研究價值,如《三國演義》中“張遼命邏将巡守合肥城外”等虛構描寫。


參考資料來源:

  1. 《武經總要》(宋代官修軍事著作)
  2. 《新唐書》(中華書局點校本)
  3. 《宋史·兵志》(中華書局點校本)
  4. 《中國曆代軍事制度》(黃水華著,中華書局)

網絡擴展解釋

“邏将”是古代漢語中的一個複合詞,具體含義及解釋如下:

詞義解析

邏将(luó jiāng)指執行巡防任務的将領,常見于魏晉南北朝時期的文獻中。該詞由“邏”(巡察、巡邏)和“将”(将領)組合而成,強調軍事或治安職能。


曆史文獻中的用例

  1. 《搜神記》卷五(晉·幹寶)
    “相問訊既畢,邏将適還去。”
    描述巡邏将領完成任務後離開的場景

  2. 《宋書·恩幸傳·壽寂之》
    “鞭尉吏,斫邏将。”
    記載了與邏将相關的沖突事件

  3. 《梁書·武帝紀上》
    “邏将徐靈符又于山東見白獐一。”
    提到邏将在巡防過程中發現祥瑞動物


字義分解


綜合說明

“邏将”一詞反映了古代軍事制度中對巡邏職責的重視,多用于描述特定曆史情境下的軍官角色。其用法在魏晉至南北朝文獻中較為集中,後世逐漸少見。

如需進一步了解相關古籍背景,可參考《搜神記》《宋書》《梁書》等原始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

頒賜抱官囚兵端并名並用殘酷側陋程律抽秘騁妍初等楚鉗大氅彈正燈檠彫章镂句地表頂陽骨都踴貳佐官樹挂錢害不好宏豁環保局黃毛菩薩渾芒踐臨膠花接茬節朔儆跸金徒句脈開厰開口椒凱撒大帝坑人力本纚笄厘事流氛曆翁論讨眇論沐蘭内诏判詞貧嘴薄舌驅行山雞映水儵爍四洲頌儀攤盆文光果問卷調查五花骢無形損耗弦外之意先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