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連綱的意思、連綱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連綱的解釋

(1).用以串聯物體的繩子。 漢 司馬相如 《長門賦》:“張羅綺之幔帷兮,垂楚組之連綱。”

(2).連綿不絕。 明 陳子龍 《皇帝東郊賦》:“戈矛連綱,櫛比茸髳。”

(3).亦作“ 連網 ”。舊時成批運輸貨物的組織曰綱,其運輸船隻或隊伍連綿不斷,稱之“連綱”。 宋 蔡絛 《鐵圍山叢談》卷六:“ 崇寧 中 淮水 暴漲,而 汴口 檣舟不能進。一日昧爽,小龍者出連綱之舟尾。” 元 顧瑛 《金粟冢中秋日燕集》詩:“東南貢米粟,連網起歌謳。” 元 袁桷 《送趙君佐茶使》詩:“連綱貢餘知幾春,排檣接纜來 儀真 。”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連綱”是一個多義詞,具體含義需結合語境理解。以下是其不同層面的解釋:

一、基本含義

  1. 指連貫的綱要或大綱(現代常用義)

    • 形容文章、計劃或思想結構清晰、邏輯嚴密。例如:“這份報告的連綱設計讓讀者一目了然。”
  2. 指串聯物體的繩子(古籍用法)

    • 見于漢代司馬相如《長門賦》:“垂楚組之連綱”,描述帷幔的繩結。
  3. 連綿不絕的狀态

    • 明代陳子龍《皇帝東郊賦》用“戈矛連綱”形容兵器排列密集連綿。
  4. 古代貨運組織(曆史特定義)

    • 宋代稱成批運輸貨物的船隊為“綱”,連綿的運輸隊伍則稱“連綱”,如蔡絛《鐵圍山叢談》記載的漕運場景。

二、使用場景

三、詞源辨析

查字典等工具書側重現代引申義,而《辭海》和古籍引證保留了曆史語義。需注意語境差異,避免古今混用。

提示:若需具體古籍例句分析,可提供上下文進一步解讀。

網絡擴展解釋二

連綱

連綱,是一個漢字詞語,拆分為“辶”和“纟”兩個部首,共有10個筆畫。它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國的軍事組織。在古代,連綱是指将士們紛紛遊走的戰線,在戰場上聯繫各個部隊的綱維,起到統一指揮的作用。隨着時間的推移,連綱這個詞逐漸擴展到其他領域,表達了一種聯繫或者組織的含義。

繁體字

連綱的繁體字為「連綱」,在繁體字中,「纟」部被「綱」部替代。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中,連綱的寫法可能會略有不同。在古漢字中,連綱的拆分部首和筆畫數目是相同的,但是在書寫風格和形态上可能存在差異。

例句

1. 這個組織成員建立了一張堅固的連綱,以确保工作的高效進行。

2. 在傳統文化中,連綱象征着人與人之間的緊密聯繫和團結。

組詞

1. 連接:表示兩個或多個事物之間的聯繫。

2. 綱要:指梳理事物的主要線索和關鍵要點。

3. 編綱:表示對某一領域或主題進行系統性整理和分類。

近義詞

1. 紐帶:表示連接不同事物的樞紐。

2. 網絡:指不同個體之間相互聯繫的複雜系統。

反義詞

1. 分散:意味着失去聯繫或者分裂成獨立的個體。

2. 解體:指破裂或者分解成各個獨立的部分。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