徼榮的意思、徼榮的詳細解釋
徼榮的解釋
求榮。 南朝 梁 任昉 《為齊明帝讓宣城郡公第一表》:“寧容復徼榮於家恥,宴安於國危?” 明 文徵明 《贈長洲尹高侯叙》:“豈若區區健吏,收譽於一邑,徼榮於當世哉!”
詞語分解
- 徼的解釋 徼 ǎ 同“僥”。 求。 徼 à 邊界:徼外。 巡邏,巡察:徼巡。徼道(巡查警戒的道路)。 筆畫數:; 部首:彳; 筆順編號:
- 榮的解釋 榮 (榮) ó 草木茂盛,引申為興盛:榮枯(草木盛衰,喻得意失意)。榮悴(榮枯)。 受人敬重,與“辱”相對:光榮。榮升。榮譽。 “梧桐”的别稱。 草開花,亦泛指草木的花:綠葉素榮。榮華。 姓。 枯恥辱
網絡擴展解釋
“徼榮”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jiǎo róng,其核心含義為“求榮”,即追求名譽或榮耀,常含貶義,指不切實際地追逐超出自身實際能力或價值的名聲。以下是具體解析:
基本釋義與用法
-
字義分解:
- 徼(jiǎo):此處取“求取”之意,而非“邊界”等其他義項。
- 榮(róng):指名譽、聲望、榮耀。
- 組合後,“徼榮”可直譯為“求取榮譽”,但帶有負面色彩。
-
深層含義:
- 形容過度追求虛名,例如為個人利益或虛榮心刻意博取聲譽,與實際能力不符。
- 在古籍中多用于批判性語境,如南朝任昉《為齊明帝讓宣城郡公第一表》中“徼榮於家恥”,暗指在不當情境下謀求榮耀。
文獻用例
- 南朝梁·任昉:“寧容復徼榮於家恥,宴安於國危?”
——意為“豈能在家門受辱時求取虛榮,在國家危難時貪圖安逸?”。
- 明·文徵明:“豈若區區健吏,收譽於一邑,徼榮於當世哉!”
——批評小官吏通過地方虛名來謀求當世榮耀。
近義詞與關聯概念
- 近義詞:沽名釣譽、貪圖虛名。
- 反義詞:實至名歸、淡泊名利。
- 關聯成語:“徼幸”(僥幸)、“虛榮心”等,均含“不務實”的貶義色彩。
注意事項
- 語境辨析:該詞多用于書面或古文,現代漢語較少使用,需結合上下文判斷是否含批判意圖。
- 權威釋義差異:部分資料(如)将其釋為“才能超越實際”,但主流文獻及權威詞典(如漢典、滬江)均以“求榮”為核心。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漢語大詞典》或南朝、明代相關文獻原文。
網絡擴展解釋二
徼榮
徼榮(jiǎ róng)是一個漢字詞語,由“徼”和“榮”兩個字組成。
部首和筆畫
“徼”的部首是彳,它的總筆畫數是7;“榮”的部首是艹,它的總筆畫數是9。
來源
“徼榮”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經典文獻和詩詞。其中,“徼”表示邊疆,邊界;“榮”表示榮譽,自豪。這個詞彙常用于形容個人或集體因為做出優秀的成就而獲得榮耀或崇高的地位。
繁體
繁體字中,“徼”的寫法與簡體字相同;而“榮”在繁體字中寫作“榮”。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中,“徼”的寫法為“僥”,表示稀少、罕見的意思;而“榮”的寫法為“融”,含有融洽、和諧之意。
例句
他憑借出色的表演獲得了電影界的徼榮。
組詞
徼衆(指較多的人群)
榮耀(表示光榮、崇高的意思)
徼幸(表示幸運、僥幸)
近義詞
榮譽、光榮、名譽
反義詞
可恥、辱敗、羞恥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