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官吏的職責。《漢書·薛宣傳》:“性密靜有思,思省吏職,求其便安。”《宋書·良吏傳序》:“ 高祖 起自匹庶,知民事艱難,及登庸作宰,留心吏職。”《舊唐書·良吏傳下·呂諲》:“ 諲 性謹守,勤於吏職,雖同僚追賞,而塊然視事,不離案簿。”
(2).指官職。《後漢書·馬武傳》:“有功,輒增邑賞,不任以吏職,故皆保其福祿,終無誅譴者。”
“吏職”是漢語詞彙,主要包含以下兩層含義:
官吏的職責
指官員在職位上應承擔的具體責任與事務。例如:
官職本身
指官員所擔任的職位或職務。例如:
綜合解析:
“吏職”既可指官員履職的具體内容,也可代指官職。其核心關聯古代官僚體系中的責任與職位劃分,常見于史書對官員政績或任免的記載。需注意的是,部分文獻(如《舊唐書》)強調官員需“勤于吏職”,突顯職責履行的重要性。
吏職是一個漢字詞語,具有官員職位的意思。在古代中國,官員分為吏部和職部,吏部指的是負責任命、管理官吏的機構,職部指的是官吏的具體職位。
吏職的拆分部首是口,表示與口有關的意思;它的拆分筆畫是6畫。
吏職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文字。在《說文解字》中,吏被解釋為籥(yòu)的下位,表示官員的職位。而職被解釋為官吏的職務。
吏職的繁體字是吏職。
在古代,吏職的寫法可能略有不同。比如,在西漢時期,吏的字形是豕,表示豬的形狀,職的字形是耳,表示耳朵的形狀。而到了魏晉時期,吏的字形變成了口,職的字形是一人加一耳。
他通過嚴格的吏職考試, 成為官府高級職位的候選人。
吏職可以組成其他詞語,如:
吏職的近義詞包括官職、官位。
吏職的反義詞包括庶民、百姓。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