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埋伏的意思、埋伏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埋伏的解釋

(1) [ambush;lay an ambush;lie in ambush]∶在敵人可能活動的地方秘密布置兵力,伺機出擊

埋伏兵馬

(2) [hide;lie low]∶潛伏

埋伏着失敗的因素

詳細解釋

(1).謂隱伏起來待機行動。多用于軍事方面。《三國演義》第六6*四回:“兩岸都是蘆葦蒹葭,可以埋伏。”《水浒傳》第四一回:“再又教 石勇 、 杜遷 扮做丐者,去城邊左近埋伏。” 老舍 《茶館》第三幕:“老師們,快走!他們埋伏下了打手!”

(2).指埋伏者。 元 關漢卿 《單刀會》第三折:“則怕他那裡有埋伏。”《儒林外史》第三九回:“像這等險惡所在,他們必有埋伏。” 老舍 《四世同堂》四七:“還早,這麼早出門,會招那兩個埋伏起疑!”

(3).藏匿。 宋 葉適 《答少詹書》:“而 少詹 若不相信,反以不肖者為隱藏埋伏,不能盡切磋琢磨之道,此某之所以疑愧而不敢深言也。” 元 王實甫 《破窯記》第三折:“明晃晃腰間甚物,怎想你那身上埋伏。”

(4).謂安排伏筆。 清 李漁 《憐香伴·聞試》:“我如今隻説父母在日曾受過 石 家之聘,後來兩家遷播,音信不通,埋伏一句,為下文張本。”

詞語分解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埋伏漢語 快速查詢。

網絡擴展解釋

“埋伏”是一個多義詞,其含義在不同語境中有不同延伸,主要包含以下解釋:

一、基本含義

  1. 軍事行動
    指在敵人可能經過的地方秘密布置兵力,伺機發動突襲。這是最常見的用法,常見于戰争或戰術場景。例如:“他們埋伏在樹林裡,等待敵軍進入包圍圈。”
    該含義在《水浒傳》《三國演義》等古典文學中多次出現,如“再教石勇、杜遷扮作丐者,去城邊左近埋伏”。

  2. 潛伏與藏匿
    廣義上可表示隱藏自身或物品,不限于軍事用途。例如:“他身上埋伏着重要證據”,或醫學中描述“埋伏阻生牙的解剖結構”。

二、引申含義

  1. 文學伏筆
    指在叙事中預先安排線索或暗示,為後續情節做鋪墊。例如小說中通過細節描寫為結局埋伏筆。

  2. 抽象用法
    可比喻潛在的危險或未知的困難。如老舍作品中提到“埋伏下的打手”,或現代語境中“生活中埋伏着各種挑戰”。

三、經典用例

四、注意事項

網絡擴展解釋二

埋伏的意思:

埋伏是指在特定的地點隱藏部隊或個人,等待合適的時機進行突襲、攻擊或者潛入敵方内部的活動。埋伏是一種常見的戰術手段,廣泛應用于軍事、警察和特種行動等領域。

拆分部首和筆畫:

《埋伏》從字形上來看,它是由“土”和“方”兩個部首組成的,它的拆分筆畫為10畫。

來源和繁體:

《埋伏》是一個漢字詞組,它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漢語。在繁體字中,它的寫法為「埋伏」,與簡體字保持一緻。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埋伏這個詞的寫法并沒有太大的變化,仍然是由兩個部首組成。古代漢字注重形象,字形的變化相對較小。

例句:

1. 這支部隊已經在山谷裡埋伏了一天一夜了,等待着敵軍的到來。

2. 他們在森林中埋伏,準備給來犯的盜團一個緻命的打擊。

組詞:

1. 埋身伏地:躲藏在地下或者低下的地方。

2. 伏擊:隱藏在某處,等待合適的時機進行攻擊。

3. 伏特:潛伏、隱藏。

近義詞:

伏擊、潛伏、隱蔽、隱藏。

反義詞:

露面、顯露、暴露。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