凫徯的意思、凫徯的詳細解釋
凫徯的解釋
傳說中的鳥名。《山海經·西山經》:“﹝ 鹿臺之山 ﹞有鳥焉,其狀如雄雞而人面,名曰鳧徯。其名自叫也,見則有兵。”
詞語分解
- 凫的解釋 凫 (鳬) ú 水鳥,俗稱“野鴨”,似鴨,雄的頭部綠色,背部黑褐色,雌的全身黑褐色,常群遊湖泊中,能飛。 同“浮”。 〔凫茈〕古書上指“荸荠”。 同“洑”。 筆畫數:; 部首:幾; 筆順編號:
- 徯的解釋 徯 ī 等待:“徯予後,後來其蘇。” 小路:徯徑。徯隧。 筆畫數:; 部首:彳;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凫徯”是中國古代神話中的一種異鳥,出自《山海經·西山經》。其特點可歸納為以下三點:
-
外形特征
根據記載,凫徯“狀如雄雞而人面”,即身體類似公雞,但頭部呈現人臉的形态。這種半禽半人的形象是《山海經》中典型的神秘生物塑造手法。
-
名字由來
其名稱“凫徯”可能源于它的叫聲,“其鳴自叫也”,即它的鳴叫像是在呼喚自己的名字。古人在命名時常用拟聲或特征關聯法,此處結合了外形(凫指水鳥)與聲音特點。
-
象征意義
文獻特别強調“見則有兵”,即凫徯的出現預示着戰争爆發。這反映了古代“災異征兆”觀念,将特定生物與人類社會變動相聯繫,賦予其神秘警示功能。
這一形象體現了《山海經》通過虛實結合的生物描寫,表達對自然力量與人類命運的思考。類似凫徯的異獸在書中多承擔着文化隱喻功能,成為研究上古神話思維的重要素材。
網絡擴展解釋二
凫徯(fú xiāng)是一個漢字詞語,下面将對它的意思、拆分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古時候漢字寫法、例句,以及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進行簡要介紹。
意思:凫徯指的是凫鳥徜徉水上的樣子,形容悠閑自得、悠然自逸的狀态。
拆分部首和筆畫:凫徯由兩個部首組成,左邊是“鳥”字的部首,右邊是“彳”字的部首。它的總筆畫數為14畫。
來源:《爾雅》是凫徯首次出現在古代文獻中。
繁體:凫徯的繁體字為鷸遨。
古時候漢字寫法:在古代漢字寫法中,凫徯的鳥部會寫成鳧,而徯則寫成遙。
例句:湖面上的凫徯,映襯着夕陽的餘晖,美不勝收。
組詞:凫徯與其他詞語常常組合在一起形成新詞,如凫徯遙指形容人遠行且凡事隨遇而安。
近義詞:類似的詞語有鷗集、鹭立等,它們都可以形容鳥類在水上自由自在的活動。
反義詞:與凫徯相反的詞語是束縛、羁絆等,它們表示局限和受限制的狀态。
希望以上信息對您有所幫助。若有其他問題,歡迎繼續提問!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