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稷的意思、下稷的詳細解釋
下稷的解釋
即下昃。《穀梁傳·定公十五年》:“戊午,日下稷,乃克葬。” 範甯 集解:“稷,昃也。下昃謂晡時。” 宋 王楙 《<野客叢書>小序》:“ 皇宋 慶元 改元三月戊申日下稷, 長洲 王楙 書於 不欺堂 之西偏。”
詞語分解
- 下的解釋 下 à 位置在低處的,與“上”相對:下層。下款。 等級低的:下級。下品。下乘(佛教用語,一般借指文學藝術的平庸境界或下品)。下裡巴人(泛指通俗的普及的文學藝術,常與“陽春白雪”對舉)。 方面,方位:兩
- 稷的解釋 稷 ì 古代一種糧食作物,指粟或黍屬。 古代以稷為百谷之長,因此帝王奉祀為谷神:社稷(指國家)。 筆畫數:; 部首:禾;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下稷”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主要含義和用法如下:
一、基本解釋
- 拼音:xià jì(ㄒㄧㄚˋ ㄐㄧˋ)
- 釋義:即“下昃”,指太陽西斜至晡時(約下午3至5點)的時間段。
- 例如《穀梁傳·定公十五年》記載:“戊午,日下稷,乃克葬。”
- 範甯注解說:“稷,昃也。下昃謂晡時。”
二、用法與文獻引用
- 時間表述:
古代常用“下稷”描述接近傍晚的時段,常見于史書、典籍中。如宋代王楙《<野客叢書>小序》提到“皇宋慶元改元三月戊申日下稷”。
- 通假字現象:
“稷”在此處通“昃”(zè),表示太陽偏西,與谷物“稷”(jì,指粟或黍屬)無關。
三、其他可能的引申義(需謹慎參考)
部分資料提到“下稷”可比喻“品行失去莊重”,但此用法未見廣泛文獻支持,可能為現代引申或誤用。建議以時間含義為主,避免混淆。
四、相關詞彙對比
- 稷(jì):五谷之一,古代指粟或黍,亦為農神代稱(如“社稷”指國家)。
- 昃(zè):太陽西斜,如“日中則昃”。
“下稷”是古代時間術語,特指下午晡時,需注意與谷物“稷”的區分。如需引用引申義,建議核查具體文獻語境。
網絡擴展解釋二
下稷的意思
《下稷》是一個漢字詞語,表示下種糧食、種植作物。它由兩個部分組成,分别是“下”和“稷”。
拆分部首和筆畫
《下稷》的部首拆分是辶和禾。其中,“辶”是表示“行走”的部首,“禾”是表示“禾谷類”的部首。《下稷》的總筆畫數是7畫。
來源和繁體
《下稷》一詞來源于古代漢字。在繁體中,它的寫法與簡體一樣,沒有什麼不同。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代的漢字書寫方式與現代有所不同。《下稷》在古代的寫法可能會有一些變化,但整體上仍能保留其原意。
例句
1. 農民們正在下稷,準備迎接豐收的季節。
2. 老師教我們如何下稷種花。
組詞
種稻、種麥、種豆、下地、播種、耕種等。
近義詞
種植、耕種、播種。
反義詞
收獲、采摘、割稻。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