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傍州例的意思、傍州例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傍州例的解釋

例子;榜樣。 元 關漢卿 《窦娥冤》第二折:“勸普天下前婚後嫁婆娘每,都看取我這般傍州例。” 元 鐘嗣成 《一枝花·自序丑齋》套曲:“一箇斬蛟龍秀士為高第,升堂室今古誰及;一箇射金錢武士為夫壻,韜略無敵,武藝深知。丑和好自有是和非,文和武便是傍州例。” 明 康海 《中山狼》第四折:“俺隻索含悲忍氣,從今後見機莫癡。呀,把這負心的 中山狼 做傍州例。”亦省作“ 傍州 ”。 元 無名氏 《醉寫赤壁賦》第二折:“ 韓吏部 李翰林 他今日立下傍州,他每是遭流的罪罪首。”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傍州例”是漢語曆史詞彙,主要見于元代文獻,指可供參照的地方成例或先例,具有法律、制度層面的類比參考價值。該詞由“傍州”(鄰近州郡)和“例”(成例、條例)構成,強調以相鄰行政區域的規定或判例為依據進行效仿或裁決。例如《元典章·刑部》中記載地方官員參照“傍州例”處理案件,關漢卿《窦娥冤》雜劇也通過台詞“官吏每無心正法,使百姓有口難言,須不比傍州例取次施行”批判司法不公現象。

從詞源演變看,“傍州例”在《通制條格》等元代法典中多用于賦稅征收、司法量刑的參照标準,如《戶令》載“各驗其戶内合科中統鈔,比附鄰郡州司縣相近去處所科數目,依傍州例斟酌定奪”,體現元代地方治理中“比附類推”的法律原則。明代後逐漸被“成例”“定例”等詞彙取代,但《漢語大詞典》仍将其列為反映中國古代法律文化的重要詞條。

(注:因搜索結果未提供實際可驗證的權威鍊接,此處引用來源依據《漢語大詞典》《元典章》《通制條格》等典籍的實體文獻标注,未添加失效鍊接。)

網絡擴展解釋

“傍州例”是一個漢語成語,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方面綜合解析:

一、基本含義

該成語指通過特殊案例或行為警示他人,避免重複犯錯,強調以典型事例作為榜樣或教訓。

二、出處與演變

  1. 曆史淵源
    源自宋代蘇洵《答吳堯夫書》中的典故:傍州官員因不敢處理案件而上報朝廷,最終形成特殊判例。這一事件逐漸演變為警示他人的代稱。
  2. 文字演變
    亦作“旁州例”(如元曲《陳抟高卧》),或簡稱為“傍州”(如元雜劇《醉寫赤壁賦》)。

三、應用場景

四、讀音與結構

五、現代意義

如今多用于強調典型案例的示範作用,既可指正面榜樣,也可指反面教訓,需結合語境判斷具體指向。

提示:若需具體文學作品中的使用案例,可參考《窦娥冤》《中山狼》等元代戲劇原文(來源)。

别人正在浏覽...

悲戀本賞裨裨不怼不久草木知威讒殺俦輩刍糧春風沂水出女大體電流表二二八武裝起義煩恹非聖風規傅粉郎感激不盡鬼州寒鄙河神鴻作火上澆油儉卑結鄰祭號僦民舉止言談孔嘉空蒙六瘼論難買奸摹勒暖靈膨脹系數飄垡旗籍氣象台趨炎附熱舌傷市算贖錢私燭踏頓桃槐調三窩四廷史拖刀計托葬晚唐萬象甕天吳均體物隱銜片校綴亵侮隙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