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every phenomenon on earth;all manifestations of nature] 一切事物或景象
包羅萬象
宇宙間一切事物或景象。 南朝 宋 謝靈運 《從遊京口北固應诏》詩:“皇心美陽澤,萬象鹹光昭。” 唐 杜甫 《宿白沙驿》詩:“萬象皆春氣,孤槎自客星。” 明 何景明 《待曙樓賦》:“忻萬象之昭晰,張群方之幽黝。” 冰心 《三寄小讀者》十:“萬象紛亂中,隻要我能尋到她,投到她的懷裡……天地一切都信她!”
“萬象”的漢語詞典釋義詳解
一、基本釋義
“萬象”是一個漢語合成詞,由“萬”(表示數量極多)和“象”(指現象、形态)組合而成。其核心含義為:
例:包羅萬象(《漢語大詞典》)。
例:萬象更新(《現代漢語詞典》)。
二、引經據典的釋義溯源
源于《周易·系辭上》:“見乃謂之象”,指事物顯現的形态。後衍生為“萬象”,象征天地間紛繁複雜的現象,體現古人“觀物取象”的哲學思想(《周易譯注》,中華書局)。
三、現代用法與常見搭配
權威參考文獻
結語
“萬象”一詞濃縮了漢語對宇宙萬物的觀察智慧,既承載“天地與我并生,萬物與我為一”(《莊子·齊物論》)的哲學觀,亦在現代語境中煥發新生。
“萬象”一詞具有多層含義,需結合語境理解,主要分為以下兩類:
本義與哲學内涵
指宇宙内外一切事物或現象,源自《南史·劉宋列傳》,原指世間萬物,後引申為事物多樣性、變化性。道家、佛教等哲學中常用來表達萬物生生不息的規律,如“渾萬象以冥觀,兀同體于自然”(《遊天台山賦》)。
文學與象征意義
常用于描述自然景象、社會現象或學問的廣博,例如“萬象更新”“包羅萬象”。古詩中多體現對自然萬物的觀察,如杜甫《宿白沙驿》的“萬象皆春氣”,謝靈運詩句“萬象鹹光昭”。
指老撾首都萬象市(Vientiane),位于湄公河中遊北岸,人口約54萬(1996年數據),以手工藝品(綢緞、金銀器)著稱,是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
不同場景下需結合具體語境判斷其指向,若涉及哲學或文學,通常指抽象概念;若涉及地理,則特指老撾首都。
捱光白發蒼顔辯證法唯物論提綱避丸踣地呼天剝極必複鋤梃慈姑翠羽被村濁稻谷大田大位電發雕淪東跑西颠耳熟能詳概節高山流水鈎頭乖踳管仲隨馬骨渌渌古錢黑昽昽閡窒荒唐無稽隳懈豁剌雞日鈞播空白點款待餽赆酷痛廉儉硫酸鋇南涼偏曲偏題謙柔綦會青镂管七七事變群聽上簇山隈燒地眠,炙地卧折措剩肯神筭說古談今鞉耳調弦品竹推言吐懑萬彙相觀享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