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火上澆油的意思、火上澆油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火上澆油的解釋

[pour oil on the fire] 比喻使人更加惱怒或助長事态發展

我從來不劣方頭,恰便如火上澆油。——《元曲選·陳州粜米》

詳細解釋

(1).比喻于矛盾中增加激化因素,使人更加惱怒,或使事态更加嚴重。 元 無名氏 《凍蘇秦》第二折:“你隻該勸你那丈夫便好,你倒走将來火上澆油。”《水浒傳》第六三回:“這個 秦明 ,又是一個性急的人,聽了這話,正是爐中添炭,火上澆油,拍馬向前,輪狼牙棍直奔将來。”《紅樓夢》第三三回:“ 賈政 正要再打,一見 王夫人 進來,更加火上澆油。”亦作“ 火上添油 ”、“ 火上加油 ”。《說唐》第三九回:“ 羅公 正在大怒,又聞此報,火上添油,即忙點兵出城。” 翟秋白 《論文學革命及語言文字問題·學閥萬歲》:“這是一個重要的西洋古典,主上不懂得運用,而公開的說出‘自由民治’的真面目,那就一定要火上加油的更加激起匪徒的暴6*亂的。” 茅盾 《子夜》十七:“而且少奶奶他們不在家,又使得 吳荪甫 火上添油地震怒起來。”

(2).喻暴躁。《紅樓夢》第四五回:“還有東府裡你 珍大哥哥 的爺爺,那纔是‘火上澆油’的性子,説聲惱了,什麼兒子,竟是審賊!”

詞語分解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火上澆油漢語 快速查詢。

網絡擴展解釋

“火上澆油”是一個漢語成語,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多來源信息解釋如下:

一、基本釋義

拼音為huǒ shàng jiāo yóu,字面意思是往燃燒的火上倒油,比喻使原本憤怒的情緒更加激烈,或使已經嚴重的事态進一步惡化。


二、出處與演變

  1. 最早出處:元代關漢卿《金線池》第二折:“我見了他撲鄧鄧火上澆油。”。
  2. 其他典籍引用:
    • 元雜劇《陳州粜米》:“我從來不劣方頭,恰便如火上澆油。”;
    • 清代《三俠五義》中也有用例,如“誤用人參,猶如火上澆油”。

三、用法與語境

  1. 詞性:貶義詞,多用于描述激化矛盾、加劇負面情況 的行為。
  2. 語法結構:
    • 主謂式,可作謂語、賓語(例:别再火上澆油了!);
    • 常見搭配:如“猶如火上澆油”“簡直是火上澆油”。
  3. 適用場景:
    • 人際沖突:如争吵時說出刺激對方的話;
    • 事态惡化:如本已緊張的局勢因外部幹預變得更糟。

四、近義與反義詞


五、例句與翻譯

  1. 古文例句:
    • 《水浒傳》:“這個秦明……聽了這話,正是爐中添炭,火上澆油。”;
  2. 現代例句:
    • “雙方争執時,他的嘲諷無異于火上澆油。”;
    • 英文翻譯:add fuel to the fire(字面)/aggravate the situation(引申)。

六、注意事項

使用這一成語時需注意語境,因其本身帶有負面評價,多用于批評激化矛盾的行為,而非客觀描述。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出處或例句,可參考《元曲選》或《三俠五義》等典籍。

網絡擴展解釋二

火上澆油

《火上澆油》是一個成語,意思是在本已緊張或不穩定的情況下,采取了激烈的行動或發表了激動人心的言論,使問題更加嚴重或加劇了紛争。

這個成語的拆分部首和筆畫分别為:火(火字旁、4畫)、上(上字頭、3畫)、澆(水字旁、7畫)、油(油字底、8畫)。整個成語共計22畫。

《火上澆油》的來源可以追溯到中國古代的神話故事《山海經》。據說,有一種猛獸名為“啟蟄”,它會噴射出烈火,非常兇猛。有一次,人們在山河的綠洲地區發現了這種猛獸,但他們卻錯誤地用水來滋潤綠洲,結果導緻烈火更加猛烈。從此以後,“火上澆油”這個成語就用來比喻助長紛争和使問題惡化。

在繁體字中,成語《火上澆油》的寫法為「火上澆油」。

根據古代漢字的寫法,《火上澆油》可以寫作「火㝡澆油」。

以下是一些使用《火上澆油》這個成語的例句:

  1. 他不斷挑釁别人,完全是在火上澆油。

  2. 良好的溝通可以解決問題,但火上澆油隻會讓事情變得更糟。

一些相關的組詞包括:火焰、火燒、澆水、澆花。

與《火上澆油》類似意義的近義詞有:增加矛盾、惡化狀況、雪上加霜。

相反意義的反義詞有:平息紛争、緩和氣氛。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