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舉止言談”是一個漢語成語,指人的外在行為、動作以及說話時的談吐,綜合體現一個人的風度與修養。以下為詳細解釋:
基本釋義
該詞由“舉止”(行為動作)和“言談”(說話内容與方式)兩部分組成,強調人的外在表現與語言交流的整體形象。例如《鏡花緣》中提到:“那做人的一切舉止言談,存心處事,其中講究,真無窮盡。”
出處與演變
最早見于唐代杜牧的《罪言》:“山東之人,叛且三五世矣,今之後生所見,言語舉止,無非叛也……”。後世文學作品中亦頻繁使用,如《西遊記》第九回描述人物“舉止言談好似與丈夫一般”。
近義詞與英文翻譯
應用場景
多用于評價或描述一個人的整體修養,如《紅樓夢》第六十三回以“超然如野鶴閑雲”形容舉止言談的脫俗。現代語境中,常見于禮儀教育、人物描寫等場景。
學習意義
該詞被列為中考語文難點詞彙,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其内涵。例如,分析人物形象時,可通過“舉止言談”揭示其性格或社會背景。
如需進一步了解成語的文學用例或曆史背景,可參考《罪言》《鏡花緣》等原著,或查閱漢典等權威詞典。
《舉止言談》是一個漢字詞語,由“舉止”和“言談”兩個部分組成。
部首拆分:舉止(丶+止)、言談(言+讠+彡+言)。
筆畫數:舉(3畫)、止(4畫)、言(7畫)、談(12畫)。
《舉止言談》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它用來形容一個人的舉動和言辭,即人們在行為和言語上的表現。
在繁體中文中,《舉止言談》的寫法與簡體中文相同。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舉行有兩種寫法,一種是“舉”,一種是“擧”,止和言的寫法與現代相同,談的古代寫法是“談”。
例句:
1. 他的舉止言談得體,給人留下了良好的印象。
2. 她的舉止言談不合禮儀,顯得很失禮。
組詞:舉止大方、言談舉止、行動言談。
近義詞:舉動語言、舉止表達、言行。
反義詞:舉止潦草、言談糟糕。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