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寒微卑賤。《新唐書·劉栖楚傳》:“ 劉栖楚 ,其出寒鄙。” 元 劉詵 《遊沙山和蕭安國》詩:“風流益自媿寒鄙,謔調未覺須娉婷。”
“寒鄙”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多個來源解釋如下:
寒鄙(拼音:hán bǐ,注音:ㄏㄢˊ ㄅㄧˇ)意為寒微卑賤,通常形容出身或社會地位低微、貧寒且受人輕視的狀态。
多用于古文或書面語,描述人物出身、境遇的卑微,或表達自謙。現代漢語中較少使用,但可見于曆史文獻或文學創作。
如需進一步了解,可參考《新唐書》等古籍或權威詞典(如漢典、查字典)。
寒鄙這個詞形容一個人或事物貧困、卑微、低賤的狀态,通常指的是經濟上貧困、地位低下或品德卑劣的人。
寒鄙這個詞的部首是“宀”和“韋”,分别位于字的上部和左部。
宀(mián)表示“宀字旁”,是字形的上部分。
韋(wéi)表示“韋字旁”,在字形的左側。
根據筆畫的計算,寒鄙這個詞一共有15個筆畫。
寒鄙是一個古老的漢字,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古人通過結合“寒”和“鄙”的意思,形成了“寒鄙”這個詞來形容貧困和卑賤的狀态。
在繁體字中,寒鄙的寫法是“寒鄙”(鄙的上面有一個宀字旁)。
在古時候,寒鄙的漢字寫法與現代稍有不同。寒字的上面是“宀”,下面是“冫”,表示冷冽的意思。鄙字的下面是“宀”,上面是“畀”,表示酷刑的意思。
1. 他出身貧寒,一生都過着寒鄙的生活。
2. 這個村莊的生活條件十分寒鄙,很多人都無法滿足基本的生活需求。
3. 她因為家境寒鄙,一直被同學們嘲笑和排擠。
組詞:寒苦、寒門、鄙視、鄙陋
近義詞:貧窮、卑賤、低賤
反義詞:富有、高貴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