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糧的意思、刍糧的詳細解釋
刍糧的解釋
糧草。多指供軍隊用的飼料和糧食。 宋 梅堯臣 《雷逸老以仿石鼓文見遺因呈祭酒吳公》詩:“海隅異獸乘舟航,連日道路費芻糧。” 明 陸垹 《篑齋雜著·時務策》:“若夫邊鎮之弊,常推其故,平居無事,撫循非人,芻糧不時,朝廷實惠,半歸奸猾之筐篋。” 清 陳康祺 《郎潛紀聞》卷一:“ 金陵 龍蟠虎踞之區,雄師霧屯,芻糧山積,士女登陴,鹹誓死守。”
詞語分解
- 刍的解釋 刍 (芻) ú 喂牲畜的草,亦指用草料喂牲口:刍秣(飼養牛馬的草料)。反刍。 割草:刍荛(割草稱“刍”,打柴稱“荛”。指割草打柴的人。後常用作向人陳述意見的謙辭)。刍言(常用來謙稱自己的言論)。刍議(
- 糧的解釋 糧 (糧) á 可吃的谷類、豆類等:糧食。糧倉。糧荒。彈盡糧絕。 作為農業稅的糧食:公糧。錢糧。 筆畫數:; 部首:米;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刍糧”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具體解釋如下:
一、基本含義
- 讀音:chú liáng(ㄔㄨˊ ㄌㄧㄤˊ)
- 釋義:指糧草,多用于軍隊的飼料和糧食供應。其中,“刍”指喂牲畜的草料,“糧”即糧食,合稱後勤物資。
二、用法與語境
- 軍事用途:特指軍隊所需的草料和糧食補給,如《新五代史》記載:“饋運刍糧,遠近勞弊”。
- 文獻例句:
- 明代陸垹《時務策》:“芻糧不時,朝廷實惠,半歸奸猾之筐篋”。
- 清代陳康祺《郎潛紀聞》提到金陵“芻糧山積”,形容儲備充足。
三、相關擴展
- 近義詞:糧草、軍需、刍秣。
- 字義分解:
- 刍(chú):本義為割草或飼草,引申為謙辭(如“刍議”)。
- 糧(liáng):泛指谷物糧食,也指稅糧(如“公糧”)。
如需進一步了解古代軍事後勤或具體文獻用例,可參考權威曆史典籍或詞典。
網絡擴展解釋二
《刍糧》這個詞是什麼意思?
刍糧(chú liáng)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用來描述農業中的飼料和谷物。它指的是用來喂養牲畜的青草和谷物的稭稈。
拆分部首和筆畫:
刍糧的拆分部首是“刂”和“米”,其中“刂”是刀的象形字,表示切割或分割的意思;“米”是米谷的意思。
來源:
《刍糧》一詞來源于古代文獻中,最早出現在大約兩千多年前的《韓非子·澗醒》一文中。這個詞在古代農業社會中經常被使用,用來描述給牲畜喂養的青草和谷物。
繁體:
《刍糧》的繁體字為「芻糧」。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刍糧的寫法可能會有所不同。一種常見的古代寫法是「芻糧」,其中「芻」表示青草,「糧」表示谷物。
例句:
1. 農民們将刈割的稻草當作刍糧喂給家畜。
2. 這些牛羊每天都需要大量的刍糧來維持生命。
組詞、近義詞、反義詞等:
- 組詞:刍草、谷物、飼料
- 近義詞:牧草
- 反義詞:菜肴、口糧
希望以上回答能幫到您!如果還有其他問題,請隨時提問。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