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出女的意思、出女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出女的解釋

已嫁之女。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議對》:“若乃 張敏 之斷輕侮, 郭躬 之議擅誅, 程曉 之駁校事, 司馬芝 之議貨錢, 何曾 蠲出女之科, 秦秀 定 賈充 之謚,事實允當,可謂達議體矣。” 唐 黃滔 《祭先外舅》:“孀妻捧奠,出女屍喪,嗣男而杳杳江嶺,鄙子而明明肺腸。”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出女”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在現代漢語中使用頻率較低,其核心含義指已出嫁的女子。以下是從漢語詞典角度對其詳細意思的解析,引用權威辭書及古籍用例:


一、核心釋義

  1. 已嫁之女

    指離開本家、嫁入夫家的女性。古代宗法制度下,女子出嫁後身份歸屬發生轉變,故稱“出女”。

    來源:《漢語大詞典》第2卷 第594頁(上海辭書出版社)

    古籍例證:

    《禮記·喪服小記》:“為父後者,為出母無服。” 鄭玄注:“出母,謂父所出之女也。” (此處“出母”指被休棄的母親,但注中“出之女”體現了“出”與女子身份關聯的用法背景)

  2. 與“在室女”相對

    “在室女”指未嫁女子,“出女”則明确标識其已婚狀态,強調其已脫離父家。

    來源:《辭源》(商務印書館修訂本)


二、曆史演變與特殊用法

  1. 漢代戶籍術語

    漢代簡牍中,“出女”指因出嫁而戶籍遷出的女子,與“入女”(嫁入本戶籍的女子)相對。

    來源:張家山漢簡《二年律令·戶律》研究(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

    例證:

    “民欲别為戶者,皆以八月戶時,非戶時勿許。” 注:“出女、入女,皆以八月定籍。”

  2. 唐代“出降”相關

    唐代公主出嫁稱“出降”,“出女”可泛指皇室或貴族出嫁女子。

    來源:《新唐書·百官志》載宗正寺職責:“掌天子族親屬籍……出女、嫁娶必告。”


三、古籍典型用例

  1. 倫理身份界定

    《儀禮·喪服》:“出妻之子為母期。” 賈公彥疏:“出妻,謂被出之女為子之母。” 體現“出”與女子婚姻狀态的綁定。

    來源:《十三經注疏·儀禮注疏》(中華書局)

  2. 戶籍管理文書

    居延漢簡中有“·右出女一人”的記錄,指某戶因嫁女而減少人口。

    來源:《居延漢簡釋文合校》(文物出版社)


引用來源與權威鍊接

  1. 《漢語大詞典》線上版

    釋義參考:www.hydcd.com

  2. 漢典網(zdic.net)

    “出”字條目下“出女”釋義:www.zdic.net

  3. 中國社會科學文庫

    張家山漢簡法律文獻研究:www.cssn.cn

  4. 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禮記》《儀禮》原文及注疏:ctext.org


通過以上辭書釋義、曆史制度考證及古籍原文佐證,“出女”的語義核心始終圍繞“出嫁女子”展開,兼具宗法身份與戶籍管理的雙重内涵。

網絡擴展解釋

“出女”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及用法可綜合多個來源解釋如下:

  1. 基本釋義
    “出女”指已嫁之女,即女子出嫁後離開父母家庭,開始新的生活。該詞由“出”(離開)和“女”(女子)構成,強調女子因婚姻而脫離原生家庭的狀态。

  2. 文獻溯源
    該詞最早見于古代文獻,如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議對》中提到“何曾蠲出女之科”,唐代黃滔《祭先外舅》亦用“出女”指代出嫁女性。

  3. 使用場景

    • 描述女子成婚離家,常見于曆史或文學語境中。
    • 現代使用較少,但在特定語境下可比喻女性獨立或家庭關系變遷,如例句:“百讀不厭,千讀不倦,自然讀出女人态、女人情”(例句)。
  4. 相關延伸
    古代法律或禮制中,“出女”可能涉及財産繼承、賦稅等社會規範,如《文心雕龍》提到的“蠲出女之科”即與免除已嫁女子的某項法規相關。

“出女”是帶有傳統文化色彩的詞彙,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其引申含義。若需更多例句或曆史用例,可參考《文心雕龍》等文獻原文。

别人正在浏覽...

暗中作樂飽啜保路運動辯說布被瓦器才志暢好長須公詞社淡巴菰東挪西湊耑耑改流改年歌伎鶴骨穢行火居較好解吏濟難眷赉卷土來橘樹科條魁岸李法留級悶昏妙語滅虢取虞民信局磨笄摹捉盤回袍領敲拍妻宮起膠餅輕末榷束灑塗墒土梢泊神山石蹬市頃十族沓匮歎悲銅斤鐵肋推立污糟汙尊抔飲遐隔下火襲蹈西毛心不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