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摹勒的意思、摹勒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摹勒的解釋

(1).依樣描字刻石。《續資治通鑒·宋徽宗宣和元年》:“丙戌,禦製禦筆《神霄玉清萬壽宮記》,令 京師 神霄宮 刻記於碑,以碑本賜天下,摹勒立石。”

(2).亦作“ 摹泐 ”。描摹勾勒。 宋 葉夢得 《石林燕語》卷三:“ 貽永 , 祁公 之子。國初藏名書畫,最多真蹟……而當時摹勒出待詔手,筆多凝滞。” 清 姚衡 《寒秀草堂筆記》卷三:“或謂 靖康 之變,二 王 書卷流落民間,後經蒐羅得之,遂以勒石。所得者,或係他手摹泐。”

(3).模仿。 宋 李觏 《答黃著作書》:“今之學者,誰不為文,大抵摹勒 孟子 ,刼掠 昌黎 。若為文之道,止此而已,則但誦得古文十數篇,拆南補北,染舊作新,盡可為名士矣!”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摹勒”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有以下三層含義,綜合多個權威來源解釋如下:

1.依樣描字刻石

指按照原作的文字或圖案進行臨摹并刻在石碑等材料上。這一用法多見于古代文獻記載,例如宋代宋徽宗曾下令将《神霄玉清萬壽宮記》刻碑并推廣至全國。

2.描摹勾勒

在書畫領域,“摹勒”指通過臨摹勾勒來複現原作細節。例如宋代葉夢得在《石林燕語》中提到書畫真迹的摹勒過程,需由技藝精湛的待诏(宮廷畫師)完成,但因技術限制可能出現筆觸凝滞的情況。

3.模仿

在文學創作中,“摹勒”表示對前人風格的效仿。如宋代李觏《答黃著作書》批評當時學者機械模仿孟子、韓愈的文風,僅靠拼湊舊文成篇。


補充說明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古籍案例或不同語境下的用法,中的文獻出處。

網絡擴展解釋二

摹勒:意思和來源

《摹勒》是一個古漢語詞語,它主要有兩個含義。首先,它可以指代一種用力握持,使物體緊密相連的動作。比如,我們常說的“摹勒書抄寫”就是指用力握持筆杆進行準确的抄寫。其次,摹勒還可以引申為模仿他人的行為或風格。

這個詞的來源與筆畫和拆分部首有關。它的拆分部首是手(扌)和樂(乚),而筆畫總共有9畫。關于它的來源和繁體字,沒有明确的曆史記載,可能是由古代文人創造出來的一個字。

古時候的漢字寫法

在古漢字中,摹勒的寫法與現代漢字存在一些差異。古時候,它的寫法是“抺楽”,其中“抺”是描寫手抓緊的動作,“楽”表達了樂感和愉悅。整個字形更加簡練,書寫起來更加富有藝術感。

例句

1. 他喜歡摹勒名家的字帖,以提高自己的書法水平。

2. 他用力摹勒地握住欄杆,以确保自己的身體平衡。

組詞

摹勒的組詞有:抄摹、模摹、抓摹、握摹。

近義詞和反義詞

摹勒的近義詞是:擒抱、握持。

摹勒的反義詞是:松開、放松。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