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求艾的意思、求艾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求艾的解釋

《孟子·離婁上》:“今之欲王者,猶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也。” 趙岐 注:“艾可以為灸人病,乾久益善,故以為喻。”後因以“求艾”泛指尋求治病之藥。 元 虞集 《端午節詩》:“南村久病思求艾,北客多情問轉蓬。”亦比喻探求治國立業之道。 宋 趙與時 《賓退錄》卷二:“近歲嘗見《紀孟》十詩……如:‘争地争城立霸基,焉能一統混華夷;力期行政須求艾,深欲為王愧折枝。’” 清 魏源 《秋夕三章》詩之二:“三年求艾,一月攘鷄,桑榆未晚,尚其企而。”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求艾”是一個源自古代典籍的成語,其含義在不同語境中有多層次解讀,具體分析如下:

一、基本來源與原始含義

該詞最早出自《孟子·離婁上》:“今之欲王者,猶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也。”。這裡的“艾”指陳年艾草,古人認為存放三年的艾草(即“三年之艾”)藥效最佳,用于灸療可治重病。孟子以此比喻治國者需提前儲備德政,如同治病需備良藥。

二、引申含義

  1. 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
    原指治病良藥,後擴展為對治國策略、處世之道的探求。例如宋代趙與時的《賓退錄》中,将“力期行政須求艾”與治國理念結合。

  2. 請求他人幫助
    部分現代詞典(如)将其解釋為“向他人求助”,這可能是從“尋求良藥”進一步泛化而來,強調主動尋求援助的行為。

三、字義解析

四、使用場景

多用于文學或論述性文本,表達對根本性解決方案的追求。例如:

提示:若需查閱完整古籍用例或不同詞典解釋,可參考、3、5的原始出處。

網絡擴展解釋二

求艾(qiú ài)的意思

《求艾》是一個漢字詞語,它指的是向他人尋求幫助、援助或支持。這個詞常常在口語中使用,有時也可以用來表達對某人或某事的追求之意。

拆分部首和筆畫

《求艾》這個詞由兩個部分組成,分别是“Qiu(求)”和“Ai(艾)”。其中,“求”的部首是“人”,“艾”的部首是“艸”。它們的筆畫數分别是3畫和8畫。

來源和繁體

《求艾》一詞源于古代的漢語,是一種用于表達尋求幫助的動作,後來發展為一個固定詞組。在繁體字中,“求”的寫法是“求”,“艾”的寫法是“艾”,和簡體中的寫法保持一緻。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書寫中,首先“求”字的結構更加簡單,寫成一個田形,代表一個人在尋求;其次,“艾”字的書寫方式也較為簡單,由兩個橫杠和一個立杠組成。

例句

1. 我求艾于你,希望你能幫助我解決這個難題。

2. 他向老師求艾,想要得到更多的學習資源。

組詞

1. 求助:尋求幫助。

2. 求救:尋求援助。

3. 積極求艾:主動向他人尋求幫助。

近義詞

1. 尋求:尋找、追求。

2. 征求:向他人詢問意見或答案。

反義詞

1. 斷舍離:放棄、割舍。

2. 拒絕:不同意、不接受。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