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unning] 狡猾;詭詐
設下圈套和陷井的狡黠的詭計
(1).詭詐。《三國志·蜀志·張嶷傳》:“ 健 弟狡黠,又 夷 狄 不能同功,将有乖離。”《法苑珠林》卷四一引《生經》:“其賊狡黠,更當設謀。” 宋 王谠 《唐語林·政事上》:“杖煞一番老而狡黠者,其後補署,悉用年少,惜身保家,不敢為惡矣。” 曹禺 《日出》第二幕:“他原來是大豐銀行一個小職員,憑着狡黠和逢迎的本領現在升為 潘月亭 的秘書。”
(2).猶機靈。 清 紀昀 《閱微草堂筆記·灤陽續錄二》:“ 蔡季實 殿撰有一僕,京師長隨也,狡黠善應對, 季實 頗喜之。”
“狡黠”是一個漢語詞彙,以下是詳細解析:
1. 基本詞義
拼音為jiǎo xiá(),本義指狡猾、詭詐,常用于形容人機敏卻帶有不誠實的特質。例如:“他狡黠地避開了問題。”
值得注意的是,“黠”字本義為聰明而狡猾(),因此“狡黠”一詞隱含智慧與心機并存的意味。
2. 字詞分解
3. 出處與用法
最早見于《三國志·蜀志·張嶷傳》:“健弟狡黠,又夷狄不能同功,将有乖離。”
現代用法可褒可貶:
4. 近義詞與反義詞
5. 例句參考
若需更多例句或文獻出處,可參考上述來源網頁。
狡黠(jiǎo xiá)是一個漢語詞彙,形容一個人或動物機智狡猾,善于隱瞞自己的真實意圖或目的,并以巧妙的方式達到自己的目标。
狡黠的部首分别是犬和黑,部首犬表示與犬有關,黑則表示與顔色有關。狡黠總共有13畫。
狡黠一詞最早出現在《爾雅》這本古代的字書中,并在明代繁體字中有“狡”和“黠”的字形。現代簡體字将兩者合并為一個字。
在古代,漢字“狡黠”是分開寫的。狡字的寫法為“黽”和“犬”相結合,黠字的寫法為“犬”和“黑”相結合。
1. 他一直打着小乞丐的幌子,但實際上他卻是個狡黠的騙子。
2. 這隻狐狸看似純真無害,實際上卻非常狡黠。
狡詐、狡計、狡猾、狡狯。
狡猾、狡詐、狡狯、狡獵。
直接、坦率、誠實、正直。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