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state of affairs]∶情狀
可鄙可厭的情态
各具情态。——明· 魏學洢《核舟記》
(2) [expression;bearing]∶神态
是個女兒便有個女兒情态
(3) [human relationship and bearing]∶人情和态度
道盡世人情态
(4) [charming bearing]∶嬌媚的神态
仙子多情态
(1).猶情狀。《韓非子·二柄》:“人主欲見,則羣臣之情态得其資矣。” 陳奇猷 集釋:“情态,謂表見於行為之情狀。”《列子·黃帝》:“太古神聖之人,備知萬物情态。” 清 陳天華 《警世鐘》:“八股以外沒有事業,五經以外沒有文章,這一種可鄙可厭的情态,極頑極固的説話,也不用怪。” 鄭振铎 《<插圖本中國文學史>例言》:“在那些可靠的來源的插圖裡,意外的可以使我們得見各時代的真實的社會的生活的情态。”
(2).神态。 南朝 齊 蕭子良 《言台使表》:“凡此輩使人,既非詳慎勤順,或貪險崎嶇,要求此役,朝辭禁門,情态即異,暮宿村縣,威福便行。”《賓退錄》卷六引 宋 路德延 《孩兒詩》:“情态任天然,桃紅兩頰鮮,乍行人共看,初語客多憐。” 清 袁枚 《隨園詩話補遺》卷四:“詩寫雛姬情态易,寫雛伶情态難。”《兒女英雄傳》第二七回:“除了那班天日不懂麻木不仁的姑娘外,是個女兒便有個女兒情态。”
(3).人情與态度。《初刻拍案驚奇》卷二十:“隻這兩句言語,道盡世人情态。”
(4).嬌媚的神态。 唐 孫棨 《北裡志·王蘇蘇》:“洞中仙子多情态,留住 劉郎 不放歸。” 瞿秋白 《赤都心史》四三:“‘跳舞劇’的題目不適于我們今日的生活:情态的誘媚,英雄氣概的短少。”
“情态”是語言學、哲學和邏輯學中的重要概念,其含義因學科不同而有所差異:
指說話人對命題真實性或事件發生可能性的主觀态度,主要通過情态動詞、副詞等表達:
認識情态:對命題真實性的推測(如:可能、也許)
道義情态:對行為必要性的判斷(如:必須、應該)
動力情态:與能力或意願相關(如:能、會)
涉及命題的必然性與可能性:
在文學中可指情感狀态,如“詩歌中的抒情情态”;社會學中也可表示群體心理傾向。
類型 | 漢語示例 | 英語對應 |
---|---|---|
認識情态 | 也許下雨了 | It may rain |
道義情态 | 禁止吸煙 | You mustn't |
動力情态 | 我能完成 | I can do it |
注:實際使用中情态表達常存在多義性,需結合語境判斷。例如“他會來”可能表示能力(動力)或推測(認識)。
情态(qíng tài)是由兩個部首組成的漢字,部首分别是“心”和“⾬”。“心”表示與情感有關的東西,“⾬”表示和心靈有關的東西。
情态這個詞來源于古代漢語,最早出現在《廣韻》一書中。它表示一個人内心的狀态或情緒的表達方式。
在繁體字中,情态的寫法相同,沒有變化。
在古代漢字中,情态的寫法可能有所不同。一種可能的寫法是:“情態”。另一種可能的寫法是:“情态”。
以下是一些關于情态的例句:
1. 他的情态顯示出他對這個問題的關注和興趣。
2. 她的情态表明她對這個決定很滿意。
情态這個詞可以和其他詞組合成新的詞語。例如:
1. 情态詞:表示不同情緒或态度的詞語。
2. 情态語氣:在句子中用來表示說話者的态度或情緒的語氣。
情态還有一些近義詞,例如:
1. 情感:表示個人内心感受的詞語。
2. 心境:表示心靈狀态的詞語。
情态的反義詞是冷漠,表示在情感方面缺乏興趣或關心。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