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夙知的意思、夙知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夙知的解釋

早知道。《詩·大雅·抑》:“借曰未知,亦既抱子。民之靡盈,誰夙知而莫成。” 毛 傳:“誰早有所知,而反晚成與。” 孔穎達 疏:“誰復早有所知,而反晚成者也。明早知則早成,晚知則晚成。”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阿纖》:“三郎曰:‘區區寸心,宜所夙知。自卿入門,家日益豐,鹹以福澤歸卿,烏得有異言?’”

早慧。 漢 蔡邕 《桓彬論》:“ 彬 有過人者四:夙智早成,岐嶷也;學優文麗,至通也。” 南朝 宋 顔延之 《皇太子釋奠會作詩》:“資此夙知,降從經志。”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夙知”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方面進行解析:

一、基本含義

夙知(拼音:sù zhī)指“事先知道”或“早有預料”,強調對事物發展的預見能力。其中“夙”意為“早、早已”,“知”即“知曉”。

二、詳細解釋

  1. 預先知曉
    指在事情發生前已有所察覺或了解。例如清代蒲松齡《聊齋志異·阿纖》中:“三郎曰:‘區區寸心,宜所夙知。’”表達說話者認為對方早該明白自己的心意。

  2. 早慧或天賦
    在古典文獻中,“夙知”也用于形容人的早慧,如南朝顔延之詩句“資此夙知,降從經志”,指憑借先天的智慧研習經典。

三、出處與演變

四、使用場景

五、相關辨析

如需進一步探究,可參考《詩經》及《聊齋志異》相關篇章。

網絡擴展解釋二

夙知

夙知是一個由兩個字組成的詞,包括“夙”和“知”。它源自于古漢語,拆分部首分别為“夕”和“口”,總計七個筆畫。

來源

夙知這個詞在《說文解字》中被解釋為“早知”的意思,指的是對事情的結果提前有所了解或預測。

繁體

夙知在繁體字中的寫法為「夙知」。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中,夙知的「夙」字是由夕旁和巳字旁組成,表示早晨的時間概念;「知」字是由口字旁和吉字旁組成,表示對某事情的了解和知曉。

例句

1. 他對這個結果夙知已久。

2. 我已經夙知你的計劃,你無法蒙混過關。

組詞

夙夜、夙行、夙願、先知、自知、知曉

近義詞

預知、事先了解、先見之明

反義詞

未知、後知、不了解、無預見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