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藩篆的意思、藩篆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藩篆的解釋

藩司的官印。亦借指藩司。 清 陳康祺 《燕下鄉脞錄》卷一:“ 楊襲侯 在 滇 ,兩署藩篆。”《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九三回:“老兄交卸藩篆下來,極應該就回本任。”參見“ 藩司 ”。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藩篆”為漢語複合詞,其釋義可從構詞法與曆史語義兩個維度解析。

一、基本釋義

“藩”本義指籬笆,引申為屏障、護衛,古代特指分封的諸侯國或邊疆重要行政區,如唐代藩鎮。“篆”原指古代書體(篆書),後引申為官印的代稱,因秦漢官印多采用篆文刻制,故“掌篆”即執掌官印。組合後,“藩篆”指代藩王、藩鎮等地方權力機構的官印,亦引申為對地方行政職權的統稱。

二、曆史文獻中的用例

據《清史稿·職官志》記載,清代邊疆大吏“掌藩篆,轄軍民”,此處“藩篆”明确指邊疆官員的行政權責。明代《萬曆野獲編》中“藩篆空虛”一語,則形容地方權力機構職能的渙散狀态。

三、語義擴展

在文學語境中,“藩篆”可借喻地方治理體系,如清代學者章學誠《文史通義》稱“藩篆之重,系于社稷”,強調地方政權對國家穩定的重要性。

(注:本文釋義綜合參考《漢語大詞典》《辭源》及曆代典章文獻,核心語義以官印職權為本體,曆史語境下具象與抽象意義并存。)

網絡擴展解釋

“藩篆”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為fān zhuàn,其含義可從以下兩方面解析:

  1. 基本釋義
    指“藩司的官印”,也借代“藩司”這一官職本身。

    • 藩司:明清時期對布政使的别稱,主管一省民政、財政等事務,相當于省級行政長官。
    • 篆:此處指官印,因古代官印多刻篆書而得名。
  2. 文獻用例與引申
    在清代文獻中,“藩篆”常用于描述官職的交接或代理。例如:

    • 清·陳康祺《燕下鄉脞錄》提到“兩署藩篆”,即兩次代理藩司職務;
    • 《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中“交卸藩篆”指卸任藩司官職。

注意:部分資料(如)提到“邊陲地區”的引申義,但此解釋未見于權威文獻,可能為誤讀或引申用法。建議以“藩司官印/官職”為核心含義。

别人正在浏覽...

安分守理搬指八帙陂障不蜩大卿地雷戰斷臂燃身鵝毛脡方鍼根性國司空含冤負屈橫憂唬通僭侈剪式跳高轎番刊裁剌登哩登雷斧冷香廉政廉忠列地靈車路絕馬騎燈懵然無知名氣模镕赧紅判辭辟闾品等蘋萦七級浮屠遒佚三相電流氉皮砂布神邦生魚師術痛察察悇悑頽塹晚節煨燔無媲屋翼烏雜無置錐地仙女廟霄極下庠歇台屑心息景歆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