藩篆的意思、藩篆的詳細解釋
藩篆的解釋
藩司的官印。亦借指藩司。 清 陳康祺 《燕下鄉脞錄》卷一:“ 楊襲侯 在 滇 ,兩署藩篆。”《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九三回:“老兄交卸藩篆下來,極應該就回本任。”參見“ 藩司 ”。
詞語分解
- 藩的解釋 藩 ā 籬笆:藩籬。 屏障,保衛:藩翰(喻保衛國家的重臣)。 封建時代稱屬國屬地或分封的土地,借指邊防重鎮:藩屬。藩國。藩鎮。藩邦。削藩。稱藩(自稱屬國)。 筆畫數:; 部首:艹; 筆順編號:
- 篆的解釋 篆 à 漢字的一種書體:大篆。小篆。篆體。篆書。 書寫篆字:篆額。 印章多用篆文,故為官印的代稱,又為對别人名字的敬稱:篆刻。攝篆。次篆。台篆。 筆畫數:; 部首:竹;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藩篆”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為fān zhuàn,其含義可從以下兩方面解析:
-
基本釋義
指“藩司的官印”,也借代“藩司”這一官職本身。
- 藩司:明清時期對布政使的别稱,主管一省民政、財政等事務,相當于省級行政長官。
- 篆:此處指官印,因古代官印多刻篆書而得名。
-
文獻用例與引申
在清代文獻中,“藩篆”常用于描述官職的交接或代理。例如:
- 清·陳康祺《燕下鄉脞錄》提到“兩署藩篆”,即兩次代理藩司職務;
- 《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中“交卸藩篆”指卸任藩司官職。
注意:部分資料(如)提到“邊陲地區”的引申義,但此解釋未見于權威文獻,可能為誤讀或引申用法。建議以“藩司官印/官職”為核心含義。
網絡擴展解釋二
藩篆(pán zhuàn)是一個古代漢字詞彙,表示領地或邊疆。它由兩個部首組成,部首分别是艹和钅,分别表示草和金屬。藩篆總共有13個筆畫。這個詞來源于古代的篆書字體,是中國古代的一種繁體字。在古時候,漢字的寫法與現在不同,比如篆書字體是由橫、豎、撇、捺等基本筆畫組成的。例如,“藩”字可以寫成:“⿱厶并⿰艹呂”,其中厶和并是藩的兩個部首,艹和呂是組成藩的兩個字。古代人們常用“藩篆”來指代邊疆領地。例如,古代有句成語“藩籬寇盜”,意為邊疆發生了盜賊侵犯。藩篆可以與其他字組合成詞語,如“藩鎮”(指邊疆的軍事基地)等。與“藩篆”意思相近的詞語有“疆土”和“邊界”,而相反的詞語則是“中原”。希望這些回答是你想要的相關内容!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