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通感的意思、通感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通感的解釋

修辭手法之一。人們日常生活中視覺、聽覺、觸覺、味覺等各種感覺往往可以有彼此交錯相通的心理經驗,于是,在表現屬于甲感覺範圍的事物印象時,就超越它的範圍而描寫領會到乙感覺範圍的印象,以造成新奇、精警的表達效果。 李曉 《繼續操練》:“要是你準頭太差,點錯分類,效果也許更好,内行看了會說你是高手,懂通感什麼的。” 祖慰 《婚配概率·凳子上的實驗心理學》:“他還能使你産生由視覺轉為觸覺的通感。”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通感,又稱“移覺”,是一種通過聯想将不同感官(視覺、聽覺、觸覺、嗅覺、味覺)相互溝通的修辭手法。其核心在于用描述某一感官體驗的詞彙,去表現另一感官的感受,從而增強表達的生動性與藝術性。

主要特點與作用:

  1. 感官互通
    例如“紅杏枝頭春意鬧”(宋祁《玉樓春》),用聽覺的“鬧”形容視覺上的繁花盛放,賦予靜态畫面動态感;朱自清《荷塘月色》中“清香仿佛遠處高樓上渺茫的歌聲”,則将嗅覺與聽覺交織,營造朦胧意境。

  2. 心理與生理的聯覺
    日常經驗中,人們常将不同感官體驗關聯,如“響亮”将視覺的“亮”用于聽覺,拉丁語中“黑暗的嗓音”則融合視覺與聽覺。

  3. 文學價值
    通感能突破語言局限,使意象更鮮活。王國維贊“鬧”字“境界全出”,但李漁曾質疑其合理性,體現文學審美的多元性。

學術背景:

錢鐘書在《管錐編》中系統闡釋通感,指出其植根于人類共有的心理現象,并通過中西文例證說明其普遍性。這一手法不僅用于詩詞,也廣泛存在于現代文學創作中。

網絡擴展解釋二

通感的意思

通感是一個詞語,它的意思是指人類感知和理解事物的能力。它是由兩個漢字組成的,分别是“通”和“感”。

通感的拆分部首和筆畫

通感的首字部首是“辶”,意為“走”,而第二字部首是“心”,意為“心”。“通”字由10筆組成,而“感”字由13筆組成。

通感的來源

通感來源于中文詞彙,每個字的含義都有其獨特的來源。例如,“通”字來自于象形字,表示開通、相通之意;“感”字則來源于象聲字,表達感受、觸摸之意。

通感的繁體

通感的繁體字為「通感」,與簡體字寫法相同。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時候,通感的寫法可能會有所不同。但是現代漢字标準化後,通感的寫法已經較為統一。

通感的例句

1. 他憑借通感在不同領域内取得了成功。

2. 這幅畫通過色彩和構圖,引發了觀者的通感。

通感的組詞

1. 通感能力

2. 通感敏銳

3. 通感之道

通感的近義詞

1. 直覺

2. 感知

3. 領悟

通感的反義詞

1. 遲鈍

2. 無覺

3. 蒙昧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