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患的意思、任患的詳細解釋
任患的解釋
承受禍患,承擔過失。《左傳·成公二年》:“ 韓厥 獻 丑父 、 郤獻子 将戮之,呼曰:‘自今無有代其君任患者,有一於此,将為戮乎?’” 清 梅曾亮 《梅個園傳》:“新進多文巧機利而玩法,乾沒而不顧後,私小智,破大體,為之首者,縮蓄深閉,莫肯任患,而奏銷始失期。”
詞語分解
- 任的解釋 任 è 相信,信賴:信任。 使用,給予職務:任命。任人唯賢。 負擔,擔當:擔任。任課。 職務:就任。到任。任重道遠。 由着,聽憑:任憑。任性。任意。任從。任隨。聽任。放任自流。聽之任之。 不論,無論:
- 患的解釋 患 à 憂慮:患得患失。憂患。 災禍:患難。禍患。隱患。防患未然。 害病:患病。患者。 筆畫數:; 部首:心; 筆順編號:
專業解析
"任患"是一個古漢語詞彙,現代使用頻率較低,主要出現在古籍或學術讨論中。其核心含義及解析如下:
一、核心釋義
指主動承擔或忍受禍患、憂患。包含兩層含義:
- 承受禍患:甘願或不得不擔負起災難、困苦。
- 擔當責任:在危難之際挺身而出,肩負起解決困難的責任(常含犧牲或奉獻意味)。
來源:《漢語大詞典》(羅竹風主編,漢語大詞典出版社)、《辭源》(商務印書館修訂本)
二、構詞解析
- 任:此處取“擔當、承受、擔負”之意。如《論語·泰伯》:“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
- 患:指“禍患、災難、憂慮、病痛”。如《論語·學而》:“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 組合“任患”即為動賓結構,意為“擔當/承受禍患”。
來源:古代漢語構詞法分析;《古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
三、古籍用例佐證
- 清·王夫之《讀通鑒論·唐德宗》:“故延賞之奸,非張趙不能折;而舒王之為元稹排擠,非李吉甫父子不能庇;豈徒藉權位以圖寵榮,蓋亦有任患之心焉。” (此處“任患”指李吉甫父子在黨争中庇護舒王,承擔了因此帶來的風險與禍患)
來源:王夫之《讀通鑒論》;中華書局點校本
四、現代理解與使用場景
在現代語境中,“任患”一詞極少用于日常口語或普通寫作,主要出現在:
- 古籍研究與注釋:解釋古代文獻中的特定含義。
- 學術論述:在探讨古代思想、人物品格(如忠臣義士勇于擔當)時可能引用。
- 特定語境下的書面表達:為追求古雅或特定修辭效果時偶用,但需謹慎,避免晦澀。
“任患”是一個具有明确古漢語特征的詞彙,意為“擔當或承受禍患”,強調在逆境或危難中主動或被動地擔負起責任或苦難。其使用和理解需結合具體古籍語境或學術背景。
網絡擴展解釋
“任患”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為rèn huàn,其核心含義是主動承受禍患或承擔責任。以下是詳細解釋:
1.基本含義
- 字義拆解:“任”指接受、承擔,“患”指禍患、困難或過失。組合後表示自願承擔負面後果或風險,強調主動性和責任感。
2.語境與用法
- 曆史典故:最早見于《左傳·成公二年》,韓厥提到“代其君任患”,指臣子代替君主承擔過失,體現忠勇精神。
- 現代延伸:泛指在困境中主動承擔責任,如“任患不避”形容勇于面對挑戰的态度。
3.相關例句
- 古籍例:清代梅曾亮在《梅個園傳》中批評某些官員“莫肯任患”,暗指推卸責任的現象。
- 現代例:心理學領域用“神經官能症患者為自己強加責任”對比“任患”的積極承擔(注:此例為引申,非直接引用成語)。
4.用法提示
- 適用場景:多用于書面語或正式語境,如評價人物品德、分析曆史事件等。
- 注意區分:與“推诿”“逃避”等詞形成反義,但與“忍辱負重”含義接近,後者更強調隱忍。
如需查看更多古籍原文或現代用例,可參考《漢典》或《查字典》。
别人正在浏覽...
罷斥白話戲缽錢插架萬軸暢叫揚疾長頸鳥喙承轉凍欽欽豆肉蠹藂屝履黻文輔益感舊告竭跟夫功高蓋世功謀公膳圭角不露花棵還淳反古黃帽幻質嘩晔駕臨解悶敬上愛下口錢窺竊辣菜根子覽閱靈帝龍精樓榭鹿駭賣降妙舌沐食膨膨飄花錢靫兒切齒痛心起獲青蠅點璧柔光三分似人,七分似鬼三素望搔耙賞接攝威擅勢松姿柳态太上老君踢空脫皮兒裹劑晚就無地可容無家可奔相促相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