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南曹的意思、南曹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南曹的解釋

(1). 唐 代吏部的屬官。由員外郎一人充任,負責審核官吏的檔案和政績,并向上級呈報,以為升遷的依據。 唐 韓愈 《送靈師》詩:“手持南曹叙,字重青瑤鐫。”亦指南曹官署。《新唐書·韓滉傳》:“三遷吏部員外郎。性強直,明吏事,莅南曹五年,簿最詳緻。” 宋 錢易 《南部新書》丙:“唐制,員外郎一人判南曹。在 曹選街 之南,故曰南曹。”參閱《舊唐書·職官志二》《新唐書·職官志二》《唐會要·吏部員外郎》

(2).泛指 明 代留都 南京 各部的官員。 明 李東陽 《送尚書黃公之南京戶部》詩:“早聽仙履下星辰,帝遣南曹屬重臣。”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南曹是唐代吏部下設的重要機構,專司官吏選任前的檔案審核,其名稱源于在吏部官署中的方位。以下為詳細釋義:

一、機構性質與隸屬

南曹為唐代吏部四曹(吏部、司封、司勳、考功)之外的附屬機構,直接隸屬于吏部,是铨選流程中的關鍵環節。其職能獨立于常規曹司,專責審核選人資格文書,相當于現代人事審查的前置部門。來源:《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新唐書·職官志》。

二、核心職責

  1. 檔案核驗

    負責審核六品以下官員的履曆(“解狀”)、人事檔案(“簿書”)、資曆證明(“資曆”)等文書,确認其真實性及完整性,确保符合铨選資格。

    來源:《通典·選舉志》《唐六典·吏部》。

  2. 铨選前置

    南曹的審核結果直接提交至吏部主事官員(“三铨”),作為後續面試與職務分配的依據,是唐代“身、言、書、判”選拔制度的基礎保障。

    來源:《舊唐書·職官志》、嚴耕望《唐代行政制度論叢》。

三、名稱由來

因該機構辦公場所位于吏部官署之南,故稱“南曹”,與尚書省東側的“東曹”形成方位對應。此命名體現唐代官署布局的空間邏輯。

來源:王溥《唐會要·吏曹》、李林甫《唐六典注》。

四、曆史沿革

南曹始設于唐中宗時期,完善于開元年間,宋初沿襲此制,後因铨選制度改革而廢止。其職能在宋代逐漸并入流内铨與吏部南院。

來源:《宋史·職官志》、岑仲勉《隋唐史》。

五、制度意義

作為唐代官僚體系的“守門人”,南曹通過嚴格文書審查,遏制選官舞弊,維護吏治公平。其運作機制反映古代中國文官制度中對程式正義的早期探索。

來源:吳宗國《唐代科舉制度研究》、賴瑞和《唐代中層文官》。

(注:因文獻來源多為古籍及權威學術著作,此處标注書名及作者,網絡可查證相關出版社及學術數據庫信息。)

網絡擴展解釋

“南曹”一詞在不同曆史時期有不同含義,主要分為以下兩類解釋:

一、唐代吏部屬官及機構

  1. 機構職能:南曹是唐代尚書省吏部下設的機構,因位于選曹(吏部主司)之南而得名。由一名員外郎主管,負責審核官員的檔案、政績及資曆,并将結果上報作為升遷依據。
  2. 文獻例證:韓愈在《送靈師》詩中提到“手持南曹叙”,側面印證其職能。此外,《新唐書》記載韓滉任南曹員外郎時“簿最詳緻”,說明其工作嚴謹。
  3. 曆史沿革:宋初沿襲唐制,南曹仍負責考核選人資曆,後逐漸調整職能。

二、明代南京官員的泛稱
明代遷都北京後,南京作為留都保留六部建制,其官員被稱為“南曹”。例如李東陽詩句“帝遣南曹屬重臣”,即指南京戶部官員。

補充說明

以上信息綜合了唐代職官制度及明代行政架構的演變,可參考等來源進一步考證。

别人正在浏覽...

簿籍打長工單一鳄浪方遊蕃衍鳳尾羅焚如負冰浮攤更房拱嘿诟厲蠱蠹漢陰濠梁觀魚懷刑槐嶽胡蘆绛仙校對借壽今文學拘謹開亮口抗棱控持寬仁大度藍菜涼州曲了然烈山臨月鸾階帞頭男盜女娼内視輗軏偶耕乒乓貧時交千年觥契箭秋氣仁智沈墊墊勝負兵家之常聲譽神遊攝主獅子滾繡毬鼠臘損兌騰拔投刃皆虛吐白鳳污骜黠胡歇滅躧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