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攝主的意思、攝主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攝主的解釋

(1).指代理君職者或代理主事者。《禮記·曾子問》:“卿、大夫、士從攝主,北面於西階南。” 孔穎達 疏:“攝主,上卿代國政者。” 宋 蘇轼 《東坡志林·攝主》:“何謂攝主?曰:古者天子、諸侯、卿、大夫之世子未生而死,則其弟若兄弟之子次當立者為攝主。子生而女也,則攝主立;男也,則攝主退,此之謂攝主。”

(2).指代理主事。《公羊傳·昭公十五年》:“大夫聞君之喪,攝主而往。” 何休 注:“主,謂已主祭者。臣聞君之喪,義不可以不即行,故使兄弟若宗人攝行主事而往。不廢祭者,古禮也。”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攝主"是漢語中具有曆史語義複合詞,其核心含義可從以下三個維度解析:

  1. 宗法禮制中的代理職權

    《漢語大詞典》釋為"代君主攝政者",指在君主年幼、病弱或外出時暫代行使統治權的重臣。例如《春秋公羊傳》記載"周公何以稱攝政?成周道,治天下,履天子之籍",周公即典型攝主。

  2. 祭祀體系中的主祭地位

    《古代漢語詞典》注"主祭祀者",特指在宗廟祭祀中代替君主擔任主祭的宗室成員。如《禮記·曾子問》載"卿大夫士從攝主,北面于西階南",鄭玄注"攝主,上卿代君聽國政"。

  3. 權力過渡的特殊身份

    《辭源》補充該詞包含"既非正式繼位,又具實際統治權"的過渡性質,常見于周代至秦漢間的禮法體系。《漢書·王莽傳》"居攝踐祚,如周公故事",即指攝政者暫居君位的特殊政治形态。

網絡擴展解釋

“攝主”是一個具有多重含義的古代漢語詞彙,具體解釋需結合語境:

一、基本含義

  1. 代理職務
    指在古代君主或主事者無法履行職務時,由他人暫時代理。例如:

    • 當世子未出生而君主去世,由兄弟或侄子暫代君職(、)。
    • 大夫聽聞君主喪事,需臨時讓宗親代理主祭事務(、)。
  2. 掌控權力
    作為成語時,表示掌握、主宰事物的人或勢力,如“攝主一方”()。


二、使用場景與文獻依據


三、近義詞與辨析


四、總結

“攝主”的核心含義是“臨時代理職務”,尤其用于古代宗法社會,需結合具體文獻理解其權力範圍和實施條件。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禮記》或《公羊傳》原文(來源:、)。

别人正在浏覽...

哀眷報身佛霸祖備善捕讨朝旨趁座崇明瘳差辭理道味調立豆枕獨分兒多棱鏡肥濃風塵之言膏茶根生土長根治怪民歸藏氏橫針豎線懷羊唿扇家常教塲腳鈎潔素急就章禁察疾趨救全寄載恪守不渝狂漢寮位淩驚躘踵洛陽社囊米氣臌輕世傲物青烏說清正廉明青祝七字法戎樞喪旛燒研沈書浦邃遠題紅葉亭竈頽爛僞娘偉重窩刀縣份香枝